BIM不仅是一项技术应用。BIM模型本身作为包含大量信息的资源处理中心,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然有信息的高度交流和相互关联,因此BIM也是多方协作的协同平台,为建设工程项目带来共同决策制定、协作共赢的协同环境。
(1)国外研究现状
在信息协同方面,信息协同要求不同模型之间的交互,即模型的协同,由于不同的模型由不同的软件完成,现有信息协同研究延伸至定义统一的模型交互标准[15I。IFC是AEC软件应用间的建筑信息转换数据平台,1995年由buildingSMART组织提出[16],主要功能是在建筑环境下建立不同软件间的交互和开放标准[17]。Plume等[18]讨论了不同专业基于共享的IFC建筑模型的协同设计,重点讨论设计流程的技术操作问题。Nour[19]报告了协同BIM模型环境下,基于中央模型服务器各方的私人工作空间研究,主要关注IFC模型下减少工作的复杂性和提高整体性能。
在建设工程协同设计方面,Griffith[20]等通过访谈、研讨会等收集数据,总结出10个在设计阶段的协同问题。Isikdag等[21]提出了一个基于系统层次理论和BIM的协同设计方法。该文展示了基于BIM的设计信息协同系统,在该协同系统下,当追踪协同环境设计中的循环问题时,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设计人员专注于系统层面的图像。Poerschke等[22]研究不同专业间的协同,提出了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基于BIM技术的数据收集、分析、设计发展、数据协同和项目展示。同时测试了建筑设计、场地设计、施工、结构、电气和照明工程六个专业间的协同作业,观察了六个不同专业间在BIM工作流程下的协作方式。在此协同环境和BIM共同作用下,了解各专业间的技术、知识的协同方式,结果用于指导实际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同。
在建设工程采购模式方面,BIM支持集成工程采购的概念,即将人员、系统和商业结构集成在协作共赢的项目实施流程中,在项目的全生命期过程中减少浪费、优化效率[23]对BIM应用下工程参与方角色进行再定义与重组[24]。集成采购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的出现旨在通过项目团队目标一致、合作共赢、早期参与、多方合同的方式提高项目成果,IPD与BIM的结合将会促进工程全过程合作协同[25-27],带来工程由分裂走向合作统一的变革。Porwal等[28]提出了基于公共采购框架的“BIM合伙采购模式(BIM partnering)”结构。
在建设工程专业领域中的应用,Khanzode[29]将BIM与VDC(Vir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VDC)结合应用于MEP(Mechanical,Electrical,and Plumbing,MEP)的工作流程协同。Dossick等[30]介绍了BIM在MEP协同作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及BIM如何对协同和交流产生影响,通过对两个商业建筑项目MEP协作流程的观察和美国65个行业领导者的访谈,得出BIM应用项目通常在技术上紧密结合,但在组织上分离。也就是说,BIM使得项目成员之间的协同实现了可视化,但是各公司间的协同程度并没有增加;发现每个公司的工作范围与项目整体目标间存在冲突,MEP协调人员的个人领导力通常更能代表组织的凝聚力。因此,BIM应用应当调整组织结构和力量以适应BIM在项目中的功能发挥。
(2)国内研究现状(www.xing528.com)
国内学者在信息协同、组织结构协同、过程协同、目标协同和资源协同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由于信息协同是组织结构协同、过程协同、目标协同和资源协同的基础,国内学者在这一方向进行了大量研究。2007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发布了JG/T198标准,其中定义了关于数字化的建筑信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传递提供了参考[31]。清华大学基于BIM研究编制了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马智亮探讨了BIM项目的信息数据应用问题,提出目前BIM信息协同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BIM模型数据交换标准问题;第二,BIM模型的使用与维护问题;第三,BIM技术发展的网络化问题[32]。
在组织结构协同维度上,主要集中在设计系统内协同。陈杰等[33]将云计算技术(Cloud Computing)与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应用于建筑工程协同设计,构建了一个基于Could-BIM的协同设计平台,设计了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BIM建模、任务划分与设计协同、设计者权限管理、冲突检测与消解、知识管理、基于BIM模型的扩展功能分析等六大模块,提出了该协同设计平台的实施方案,并通过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该协同设计平台的实施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云计算技术和BIM有潜力支撑建设工程项目的协同设计。冯涛等[34]针对BIM技术在建筑协同设计应用中的难点和障碍,从Revit软件操作层面和制度层面分析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的协同准备要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就BIM协同设计模式的应用推广提出避免信息不对称、确保模型集成后的规范管理等建议。
在过程协同维度上,即数据模型的交换和集成,郭俊礼等[35]提出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阶段,BIM的建立策略及具体应用,探究了基于BIM项目的协同管理框架。滕佳颖等[36]提出了基于BIM的多方协同管理系统框架,可以实现项目多方合同下的协同。张建平等[37]基于IFC标准研发了智能物业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物业运营阶段的项目信息集成起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换和传递。
目标协同和资源协同的相关文章较少。在目标协同方向,张连营等[38]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对BIM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成本协同管理模型的整体实施方案和系统平台架构,在整体实施方案中阐述了协同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协同管理的主要流程以及系统的实现方法,为实体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在资源协同方向,张朝勇等指出当前大多数“项目型”公司在同一时间往往管理多个项目,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多个项目之间的协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协同运作,产生协同经济,是项目群管理的关键。分析了项目群管理的协同动因,比较了项目群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区别,论述了项目群协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项目群协同管理模型,详细论述了协同机理及协同效应,以及可能存在的协同冲突和成本[39]。
此外,随着BIM技术的逐渐成熟,以BIM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综合交付方法IPD,将带来新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建筑专业人员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及跨职能团队的高效协作。徐韫玺等[40]分析了当前建筑业效率较低的原因,提出IPD有助于改变这种现状,并建立了BIM应用下的项目协同框架。马智亮等[32]也探讨了IPD与BIM技术结合的应用问题,提出目前BIM技术在IPD中应用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一是BIM数据标准的统一;二是建筑模型本身的运行与维护性能;三是发展BIM技术的网络化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