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教育任务,仅依靠思政课程是不够的,就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规律而言,持久的正面教育环境和长期的自我修养必不可少。课程思政指以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建立每一门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和策应关系,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内容开发强调“点”“面”结合。从“面”上来看,教育部文件为课程思政内容开发提供了具体指导: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②理学类专业课程,注重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工学类专业课程,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④农学类专业课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⑤医学类专业课程,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加强医者仁心教育;⑥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2](www.xing528.com)
从“点”上来看,每一位课程开发者需在深度挖掘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仁爱师心”的感悟中,凝练出具有高辨识度的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机床电气与PLC控制课程中,若将电气线路中的保护环节内容上升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程伦理中思考,就能基于“电气线路中的保护环节”,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自然生成课程思政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