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正国
邵良杰,字万子,号六溪,清顺治三年(1646年)生于都昌县六溪桥南庄居(今汪墩乡新桥村),自幼好学,康熙朝中举,为江西名解元,先后两次任白鹿洞书院主讲,素有学名,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被恩准入祠。
邵良杰两岁失怙,自幼勤勉好学,常有所获。他为文峻洁,不趋炎附势;为人至诚,事母至孝。每至暮归,他必同母夜坐,读书声与纺织声相闻。其少年入县学,才德均在诸生之上。南康太守周灿廉赞其贤,延揽为上宾,请良杰入郡府教子,邵良杰以母亲辛苦为由告辞。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周太守奏准为其建坊。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年五十岁的邵良杰乡试中举,领解元,可谓大器晚成。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邵良杰被江西巡抚马如龙聘为白鹿洞主讲,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春以母忧辞归返乡。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南康知府叶廉素闻邵良杰之名,又请其主持白鹿洞书院。直到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邵良杰才以老辞,同年病逝,享年七十四岁。邵良杰任白鹿洞主讲长达十二年,是白鹿洞书院史上任期最长的山长之一。他为人谦和,被称为“仁人长者”,“每语生徒以朱子学规乃积德之基,人道之门”相教之。其平生除立德,著作也甚丰,主要有《六溪讲义》《古集钞》《杂著》《节录》等,后入汇《绍衣堂文集》。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邵良杰被奉准列白鹿洞邵康节祠配享,按察司副使、分巡江西广饶九南道的和其衷撰《邵解元从祀邵康节祠记》,盛赞邵良杰“时而偕计簿于燕京,弥切望云之意;时而授心传于鹿洞,尝怀游子吟,是真孝本性,生事而力竭者也”。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记载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白鹿洞主李金台所作的《邵解元从祀康节祠序》一篇,序曰:“前辈邵万子,讳良杰,能学朱子所学。为江西名解元,康熙年两主讲席,湮湮以终。”(www.xing528.com)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邵良杰裔孙、举人邵伯棠曾为其作《绍衣堂稿》,言曰:“都昌滨于鄱湖,隶南康,向为郡属小县,国朝定鼎以来,文体溃败,科第晨星。溯顺治至康熙,其间历六十年,登乡举者自我家一桓公(邵良杰)。放榜时,名郡巨邑,见公籍都昌,咸愕然大哗。以为湖洲草县,安所得有出类之彦、拔萃之英。纷纷然遂相与投石于典试者之门。及闱墨出,下第士子,发相抄诵,一时豫章为之纸贵。”清乾隆十年(1745年),南康知县曹邦兴感念邵良杰教育之力,奏请为之设立牌位,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获准。此后数十年,为其作序写记的就有数人,足见邵良杰品德之高、学识影响之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