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昌·闻人卷:王石梁创立矶山书舍

都昌·闻人卷:王石梁创立矶山书舍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石梁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那时,王石梁的好友曹伯明出任朝散大夫,唯独石梁躲避元朝官员的纠缠,于元至元二十一年隐居都昌县矶山,建立矶山书舍,注释《礼记》以教育后人。元至元二十四年,马一龙从湖北调至都昌任知县,闻知王石梁才高八斗,威望日盛,于次年五月至矶山书舍拜访了王石梁。矶山书舍的教学活动一直持续到元末明初,因受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战争的蹂躏而毁于兵燹。

都昌·闻人卷:王石梁创立矶山书舍

王旺春

天开象纬日与星,地灵川岳万汇形;

藏书奎画河洛呈,万世照耀传六经

贤传羽翼众啄鸣,博通贯一量重轻;

群材咸翠无奇赢,曲可使直陂可平。

矶山屹立太古青,临麓作室矩度程;

紫云红雾栖前楹,书舍柴扉疏牗棂;

牙签历历黄金腾,万轴架插明星荧。

天官早岁尝躬耕,斗牛午夜虹光频;

养志余力箐火灯,布惟黝黑积晕成;

秋囊或贮山下萤,有草如带似荛蓂。

隐德自足通山灵,潜龙杏坛掌铨衡;

桃李侍从广业停,乃知读书助修能;

森森夙夜读书声,只愿左右集大成。(www.xing528.com)

时来九万随风搏,澈处一泓濯清缨;

千家玉树森在庭,石梁何待悬车荣;

万事转圜无凝滞,特作矶山书舍铭。

这是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都昌知县马一龙撰写的《矶山书舍记》中的一首长诗。

王石梁,名时潜,字鲁元,生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都昌县人,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逝世。

王石梁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其祖父王惟一曾登南宋绍定己丑年(1229年)黄朴榜进士,累迁佥书武安军节度使。其父亲王子和曾登南宋宝祐癸丑年(1253年)进士,任国子监助教。他自小受家庭礼教启迪,幼年时又受儒教的传统教育,所以幼性至孝,颖异过人。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元军攻破樊城、襄阳,直逼临安。宋度宗赵禥为招集天下人才,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在临安组织会试,王石梁登王龙泽榜进士。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杜可用起义抗元,遭江西行省右丞史弼镇压后,都昌趋于平静。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都昌县达鲁赤花委托县丞范样卿,多次聘请王石梁出任编修《国史》的京官,都被石梁婉言谢绝。那时,王石梁的好友曹伯明出任朝散大夫,唯独石梁躲避元朝官员的纠缠,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隐居都昌县矶山,建立矶山书舍,注释《礼记》以教育后人。

王石梁不受元聘、在矶山办学的事在县城广为流传,许多学子叩门求学,涉及宦门商贾,有的已经在学徒或已经就业的年轻人都停业求学,县城一时学风骤起。小他15岁的陈澔也经常登门求学,有时甚至彻夜长谈。陈澔在他后来编撰的《礼记集说》中选用了王石梁《礼记注释》中的大部分章节,就连他的后裔都说:“曩者,石梁公与祖皆有注释之功。”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马一龙从湖北调至都昌任知县,闻知王石梁才高八斗,威望日盛,于次年五月至矶山书舍拜访了王石梁。

王石梁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六经”。马一龙在《矶山书舍记》中云:“六经所以治人心、修人身、治国家、平天下,而为道学之本也。”明代都昌贡生、曾任四川安岳县知县的罗孔道也在王石梁入祀乡贤祠的序中云:“吾邑石梁先生其行有足传世,以警人心,以扶世教,而潜德之光至于今益显也。今之后学宗其儒行,读其经,诵其传者,都昌视别群尤盛,皆石梁之遗也,故余有感于先生始终穷达之悬殊,今著事实之详略,知先生诚一代之大儒欤,古今绝殊人物。”

作为一介儒生,王石梁在宋末元初无法身体力行地去抗击元军,但“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的意志在他心中根深蒂固,所以他“不杂腥膻愿退藏”。王石梁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其教授乡闾、潜心注述《礼记》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对于今天倡导修身、养性、齐家、教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广大群众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义务的强大动力。

矶山书舍的教学活动一直持续到元末明初,因受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战争的蹂躏而毁于兵燹。王石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入祀乡贤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