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都昌白鹿洞主陈澔著作《礼记集说》

文化都昌白鹿洞主陈澔著作《礼记集说》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明代永乐以后的数百年中,《礼记》一书专主陈澔之说,影响颇为深远。在《礼记集说》中,陈澔承继师说,但又对教育问题有所阐发,不乏真知灼见。他曾在自撰的碑文里多次提及白鹿洞生,且落款为白鹿洞书院陈澔,可见他对白鹿书院是有深厚感情的。来白鹿洞书院后,他又主讲这所天下著名的书院,所作的《礼记集说》与理学大师朱熹等人的著作一起名扬海内。

文化都昌白鹿洞主陈澔著作《礼记集说》

闵正国

陈澔(1260年—1341年),字可大(一说可久),号云住,又号北山叟,宋末江西都昌马坡村(今洪家舍)人,为陈大猷之子,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朱熹的四传弟子(黄干—饶鲁—陈大猷—陈澔)。元至顺年间(1330年—1332年),陈澔在都昌县城创办云住书院(又称“经归书院”)并讲学其中,故人尊称他为“经归先生”,因为他创办书院意在倡导经学的弘扬与回归。他博学好古,为人师表,入元后不求闻达,故终于不仕。他曾于1335年至1340年主教白鹿洞书院,一时间士子云集白鹿洞。陈澔是个饱学淡泊之士,年八十二无疾而终。元代诗坛四大家之一、文学家、教育家虞集亲题其墓:经归陈先生墓。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太常寺少卿刘定之奏请将陈澔从祀于先圣庙庭。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江西巡抚、都御史张本,提学副使邵宝奏准其从祀白鹿洞书院宗儒祠,清代陈澔又被从祀于白鹿洞书院紫阳祠。其家乡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奏准修专祠(先贤祠祭祀,颁祭品,祝文旌表。

经归书院是都昌存世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曾为都昌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大贡献。它始建于元至顺年间(1330年—1332年)。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知县王珀重建经归书院,祀元儒陈澔,因陈澔字云住,故将书院称为“云住书院”。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年),知县陈嗣清增建书舍多间,旋遭兵燹。清世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知县曾王孙和陈澔十四世孙陈臬训重建堂室,更名“经归祠”。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都昌县城,这方都昌有名的教化之地才被毁灭。

陈澔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幼承家祖、家父之学,潜心经术,尤精于《易》《书》《礼》。他一生著述很多,但除《礼记集说》,其他的均已散失。《礼记集说》一书与《四书》(朱熹集注)、《易》(程颐注)、《书》(蔡沈注)、《诗》(朱熹集注)、《春秋》(胡安国注)曾是明清两代学校的“御定课本”和科考的统一标准。自明代永乐以后的数百年中,《礼记》一书专主陈澔之说,影响颇为深远。明乡贤余濂在《题请陈澔从祀奏》中也指出:“闾阎之诵服,学校之教养,科目之选举,皆不外此。”为注释《礼记》,陈澔亲自为之作序,在序中言道:“前圣继天立地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于礼。礼仪三百,威仪之千,敦孰非精神心术之新寓,故能为天地同其节。”我们由此可见陈澔对礼的看重。在《礼记集说》中,陈澔承继师说,但又对教育问题有所阐发,不乏真知灼见。一本教科书被钦定通行达五百多年之久,这在中国教育史、科举史上颇为罕见。陈澔与他的书院教学、著述活动曾在中国书院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宋元学案》中立有专传以记其人其事。

陈澔系江州(今属江西九江德安)义门陈氏后裔。义门陈氏是江州著名的教育世家、文化世家,远祖自北宋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陈氏分庄时迁居都昌。陈澔祖辈几代述经。其祖父陈炳,字奋豫,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治(礼),屡有所得。其父陈大猷是饶鲁的学生,为朱熹的三传弟子,史书称他“师事双峰先生十有四年……所得师门讲论甚多”,元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吴澄说他“可谓善读书,其论《礼》无可疵矣”。陈大猷,字文献,号东斋,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历仕从政郎,改惠州判官,著有《尚书集传会通》”。他曾于南宋理宗开庆年间(1259年)在都昌创办东斋书院。陈大猷对《书》《易》《诗》《礼》等都很有研究,尤精于《礼》,所以其子陈澔对书院的热心、对《礼》的传注可谓家学渊源,一脉相袭。宋末著名丞相江万里就是陈大猷的外甥,与陈澔是姑表兄弟。兄弟俩来往密切,在治学和做人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砥砺。陈澔生五子。三子陈师凯,字叔才,也研究理学,尝纂述《书经蔡沈旁通》,后进多宗其学。陈氏祖孙四世皆以办学与著述有功圣教而被后世传为佳话。

陈澔是在元顺帝至元初(1337年前后)主教白鹿洞书院的,当时他已是七十高龄的长者了。他曾在自撰的碑文里多次提及白鹿洞生,且落款为白鹿洞书院陈澔,可见他对白鹿书院是有深厚感情的。

元时,白鹿洞书院隶属于江西行中书省南康路。在蒙人入主中原的八九十年间,已知的主掌白鹿洞书院的人并不多,仅见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年—1367年)南康路总管陈炎西修复书院,余干吴德昭、鄱阳柴实翁、星子(今庐山市)叶宗仁、丰城熊自得、都昌黄慥等几位主讲书院。无论是名气还是学识,这几个人都无法与陈澔相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元代的山长非大儒或名宿莫任,且概为学官,由礼部及行省宣尉使选任,与教授、学正、教谕等一体考核转迁。陈澔入主白鹿洞书院二三十年后,书院才被毁掉。直到明正统至成化年间(1436年—1487年),白鹿洞书院才又进入一个繁荣期。所以说,陈澔主讲白鹿洞书院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他在家乡创办书院多年,以培养人才、振兴教育为己任。来白鹿洞书院后,他又主讲这所天下著名的书院,所作的《礼记集说》与理学大师朱熹等人的著作一起名扬海内。他的厚德名望一直激励着明清两代的莘莘学子。可以说他既是都昌地方上少有的历史名人与学者,也是白鹿洞书院史上的一代先贤与宗师。今选录后人诗词四首以证之:

经归祠重新

杜希中

尼山礼教一功臣,同志周朱翼圣真。

无力补天还闰位,有心淑世阐葬伦。

马陂碑碣犹仍古,汇水荒祠又复新。

任是诸家多著述,经归千载让斯人。

谒陈云住祠

邵 宝

西山坳里莫公堂,何意重来致瓣香。(www.xing528.com)

吏及阙文怜误豕,礼将求野幸存羊。

心精已与经行世,道义原歆祀在乡。

尚欠碑文镌岁月,辞官定爵有封章。

经归祠

黄有华

谁从二戴接薪传,独守丹铅阅岁年。

万卷已归秦火后,一经如睹汉儒前。

阅来时事身能隐,感到兴亡史不编。

千载高贤生长地,荒祠弥望白云连。

谒陈云住祠

刘廷诰

孤标洒落水云居,不作朝臣注礼书。

江冷鱼龙还寂寞,树零祠庙更潇疏。

周官何幸存葬典,汉室空劳校石渠

荐罢频繁归去路,片帆回首意何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