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星初
清同治版《都昌县治》载:“唐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奏请割鄱阳西雁子桥之南,置都昌县,县名都昌实始于李也。”
李大亮,史书称他是初唐重臣,有大功于唐,深受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信任。
开始,大亮为隋低级军官,与李密战,战败,同辈百余人皆被杀。贼帅张弼见而异之,将他释放,结交于幕下。大亮绝处逢生。
义兵入关,大亮归唐,授官土门令。所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剿捕盗寇,所击皆平。时李世民巡抚北境,闻而嗟叹,下书劳之,赐马一匹,帛五十段。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枪匹马,直闯贼营,见其敌帅,晓谕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又杀所乘马与众宴乐,自己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人,所在县境遂安。高祖李渊闻报大悦,授大亮全州总管府司马。
时王世充遣将据襄阳,大亮进兵击之,一鼓荡平,所下十余城。高祖劳勉,迁安州刺史。(www.xing528.com)
高祖又令大亮循抚广州。大亮途经九江,遇辅公祐反,以计擒其悍将张善安。公祐兵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婴城自守,大亮进援,击贼破之,升越州都督。唐贞观元年(627年),大亮转为交州都督,受封武阳县男。大亮循边安边,多有建树,亦有建言,太宗尽纳其奏。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大亮染病,太宗亲为调药。大亮临终上表,请停辽东之役,又言京师长安宗庙所在,愿以关中为意。大亮表成而卒,享年五十九。太宗为之举哀,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
大亮,文武兼才,贞确成性。其卖马劝农,是为政也;投身谕贼,略也;放奴婢从良,仁也;因鹰谏猎,临终上表,忠也;报张弼恩,义也;侍兄嫂如父母,孝也。房玄龄称大亮有王陵、周勃之节,岂虚言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为何与都昌有缘呢?
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载:“李大亮,泾阳人,有文武才略。初使循广州道,闻辅公祐反,其将张善安掠据洪州(南昌)。大亮遂扎营于县北境,以计擒善安,公祐既破,授大亮洪州都督安抚使。”当时大亮扎营于县北境。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载,“治北五十里有李大亮营”,说明李大亮曾驻军于徐埠、洞门、张岭等地。大亮选择洞门口王市(今蔡岭镇洞门口)作为都昌立县治所。王市当时有大观楼、鬼神坛、城隍墩等古迹。王市作为都昌县治所共一百四十多年。公元770年前后,都昌县治所由王市迁至都村。
大亮走遍阳四境,发现交通不便,于是亲拟奏折,“评论土地之饶,户井之阜,道途之远近,水陆之阻碍”,即彭泽和鄱阳之西,土地富饶,户井殷阜,交通不便,水陆阻隔,“请刈鄱阳西雁子桥之南,置都昌县”。李大亮奏疏,获得朝廷批准,都昌县正式出现在中国版图中。“县名都昌实始于李也。”当时人们考虑“以县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所以取名“都昌”。都昌立县是发生在唐武德五年(622年)的一件大事。《彭泽县志》载:“唐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奏请置州浩山下(称浩州),又刈彭泽之西为都昌县,八年州废……彭泽与都昌俱属江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