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昌吴猛修道:文化传承、东晋宗师、道教开创者

都昌吴猛修道:文化传承、东晋宗师、道教开创者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游到彭蠡泽边,许逊在大矶山隐居修道;吴猛则在游历庐山途中遇苏耽,来到位于左蠡湖畔的旧山广福庵建立道场。据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记载,在东晋元帝建武年间,许逊之友苏耽偕吴猛在此修道炼丹,建苏吴祠,立匾额为“古颜仙”。在吴猛不惑之年时,神仙丁义授其仙术。吴猛在旧山修道四十余年,成为东晋早期的一代道教宗师,也是都昌县道教文化的开创者。其中,由山西南迁的属“祯”字宗,开派始祖为吴猛。

都昌吴猛修道:文化传承、东晋宗师、道教开创者

吴柏初

吴猛,字世云。《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说他祖籍河南濮阳,东晋时任西安(今江西武宁)令,家族南迁至分宁。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载,吴猛是中华吴氏泰伯,仲雍之后季札次子征生系,是都昌吴姓人之四十七世先祖,生于公元255年,河南濮阳人,后迁江西豫章(今南昌)。吴猛少至孝,盛夏卧不驱蚊,恐蚊虫叮咬父母。元朝郭居敬将其人其事收入《廿四孝》,使得“恣蚊饱血”的故事广为流传,使吴猛为世人所崇。吴猛在西晋惠帝朝为散骑常侍。吴猛博学,擅长医术,济世为民,祛除瘟疫,人称“神医”。江州刺史瘦亮(其妹为东晋明帝皇后)病重请为医治,吴猛见亮病重无救,又料不给医治亮会加害,遂离家隐居,云游山水,求仙慕道。传说吴猛乃神仙般的人物,关于他的诛杀海昏蛇精、力拔豫章石苟等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猛同许逊结伴同行。云游到彭蠡泽边,许逊在大矶山(今都昌县城滨水西区)隐居修道;吴猛则在游历庐山途中遇苏耽,来到位于左蠡湖畔的旧山广福庵建立道场。据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记载,在东晋元帝建武年间,许逊之友苏耽偕吴猛在此修道炼丹,建苏吴祠,立匾额为“古颜仙”。若干年后,苏耽移居左蠡与苏山交界的元辰山继续修道炼丹,道书称此地为“第五十一福地”,后人称此山为“苏山”。吴猛仍留旧山。

晋时,当地民众奉吴猛和苏耽二人为镇祠大仙。传说吴猛的孝心和诚心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在吴猛不惑之年时,神仙丁义授其仙术。有一次,吴猛回豫章,到江边时竟不要舟楫,以一把蒲扇划水而渡。吴猛善卜卦,明辨阴阳,德尚以道,名噪天下。其道行深,以扇划江水,如履平地;医德高,指草为药,拯救黎民。他道深德厚而不事王侯,此其之高节也。吴猛能体恤贫贱,惩恶扬善,大得民心,大有功于后世也。(www.xing528.com)

吴猛在旧山修道四十余年,成为东晋早期的一代道教宗师,也是都昌县道教文化的开创者。猛公之德,包乎天地之间。北宋政和年间,猛公被追封为“神烈真人”。千余年,猛公道冠诸公,德济天下,而成为道教之宗,故于旧山得道成仙。赣省域内外,无不敬仰而祀之。

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旧山为道教圣地,自猛公得道成仙后,此地经台、水眼犹存,唯有慧心者能识之。伟哉猛公,洵无愧于“三让”门第、至德世家之苗裔。明代杨继盛在《吴氏余宗》中称:周朝开国以后,在全国大封同姓子侄为诸侯,周成王用“文、武、德、功、忠、孝、信、义、祯、和、顺、祥”十二个字以命吴氏的宗派(即十二大宗)。其中,由山西南迁的属“祯”字宗,开派始祖为吴猛。

旧山苍苍,蠡水泱泱;猛公之风,山高水长。经历千余年的沧桑,历遭劫难的吴猛祠现在旧貌换新颜,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特别是祠内佛道合一,共生共荣,使当今的凌云阁更显活力。赞曰:“左蠡湖边仰旧山,古颜仙寺换新颜;恣蚊饱血声名远,佛道调和化鹤还。”又有赞云:“凌云阁上九重天,佛道修成了俗缘;自古蓬莱无觅处,康宁长寿赛神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