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意向的建筑化室内光环境的设计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一种通过人工光加以设计来模拟自然采光手法以营造室内向室外空间的延伸。它是建筑的空间意向在室内光环境设计中的回归,它是符合人对于光环境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的光环境设计。
(一)模拟自然采光的人工照明手法
通过对于中西方室内采光方式的历史与演变的分析与研究,大致可以总结出室内光环境设计手法所遵循的原则,即为借助人工光通过建筑艺术化的设计来模拟自然采光的室内光环境效果。
模拟天窗天井采光:建筑设计里天窗、天井的自然光采光手法在室内光环境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仔细观察当今的我们生活的室内空间里,一些设计师透过室内吊顶,采用人工光将屋顶大面积照亮,使室内顶部仿佛开了天窗一般。这种照明的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天窗、天井的采光方式的人工化模拟。
模拟孔洞采光:有的室内设计师透过在室内顶面吊顶或者墙面上开洞,使得屋顶或者墙面上形成一个人工的凹槽,并用半透光材料笼罩,后面放置灯具。由于半透光材料对于光具有过滤的作用,这样投射出来的光十分柔和,走在室内空间中,让人感觉建筑顶部或者墙面仿佛开了洞口。
模拟缝隙采光: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室内照明设计手法,那就是在屋顶的一侧墙面开缝,在吊顶的上部放置灯具,将整个一侧墙面洗亮;在一扇墙或者是陈设的底部留有缝隙,从下部透出光来,将墙面或者地面洗亮。这些都是以往缝隙采光光的手法。(www.xing528.com)
(二)照明方式
通过对于室内光环境的历史与演变分析,基于空间意向的建筑化室内光环境的设计手法及形式以间接照明与漫反射照明方式为主。间接照明,室内照明方式中常用的一种形式。间接照明的三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要注重光源与受光面之间的距离。如果设计成间隙小的断面形式。就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不自然的光照突显,好像光线未得到扩散。就是说,间隙光是使光扩散、形成渐变等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二个要素是注重对光源的遮光方法。在做间接照明时如果直接裸露光源姑且不提,如果是为了遮光而使受光面上出现不舒服的遮光线那么就是一种失败,为了得到理想的间接照明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意识到遮光线的存在,考虑好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来进行照明细部的剖面设计。第三个要素是注重受光面的条件。受光的表面做成粗糙(无光泽)是铁的法则。如果做成有光泽质感,不仅光源被映射入内,而且也得不到所希望的照明效果。[1]
(三)心理学验证
人们对于那种技术化了的均匀的照明方式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而对于建筑化的,照明方式有层次变化、明暗对比的室内光环境感到欢快、有趣。
大部分人对运用了合理空间照明的室内设计案例照片明显更加青睐,这种营造空间延伸的照明手法的设计方式让人们在认为自己身在其中时会感到更加舒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