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水景观设计要素
1.蓄容
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瀑布都需要蓄容环境,这是形成瀑布的必要条件。瀑布蓄容分上下两个部位,自然瀑布实际上是地形变化造成河床断开,形成立面流水;人工瀑布则是由底池蓄水和堰顶蓄水循环形成,不仅要设置相应的循环设备,同时还要设置补水设备,因为瀑布在流落的过程中挥发量与流失量较大。由于人造瀑布景观的蓄容与流量都具有可控性,在城市环境中,因场地局限、环境复杂等因素,设计通常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与构筑物相结合,以构筑不同容量的蓄容条件,并利用不同高差,设置瀑布景观的形式。
2.出水口
在人造瀑布景观设计中,出水口的设计是体现瀑布效果形成的关键,它决定瀑布的规模与表面形态,出水口有隐蔽式、外露式、单点式和多点式等。
(1)隐蔽式是将出水口隐藏在景观环境之中,让水流呈现自然瀑布的形状。
(2)外露式则是将出水口突显于景观之外,形成明显的人工瀑布造型。
(3)单点式指水流从单一出口跌落,形成单体瀑布。
(4)多点式指出水口以多点或阵列的方式布局,形成规模较大的瀑布景观。(www.xing528.com)
(二)跌水景观设计原则
1.蓄容与跌流的形式关系
在设计跌水的立面与平面效果时,应根据景观环境的总体关系思考相互间的比例尺度,分清主次。如以平面水体为主,立面水景的尺度设置应相对较小;若以立面为主,平面水景尺度应相对较小。蓄水分底池蓄水和堰顶蓄水:堰顶往往在跌水景观的顶部,水平面往往高于视线;底池通常设置在水景的底部,水平面低于视线,可视面大。因而跌水景观立面与平面的比例关系,主要体现在视线以下的蓄容水面与立面流水的尺度关系上。池面过小,跌流过大,容易产生空间局促、水花飞溅、地面湿滑的不良影响;反之,则造成水面占地过大、跌水效果隐弱、水景形式呆板等现象。
2.跌水景观与环境
跌水景观分为较大体量的主题水景和较小体量的景观小品。较大的跌水景观,将根据场地环境的需要形成变化丰富的、形式突出的景观主体,设置在人流和视线相对集中的区域,供游人玩赏。由于人的亲水习惯,设计时应考虑设置人在跌水景观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和多种安全因素。
3.安全与环保
(1)安全因素。跌水景观分自然跌水与人工跌水。人工跌水应控制池底水面与池岸的关系、池岸与地面的关系,并限制池水的深度,既突出跌水环境的特征又保障游人的安全。由于瀑布高差原因,堰顶蓄水池通常不设置人为活动区域,避免游人意外跌落。自然瀑布景观往往地形较为复杂、高差较大,应在上游河道与岸畔设置隔离带和禁令标志,禁止游人进入瀑布跌流区活动,以免发生危险和造成景观破坏。
(2)环保因素。①控制人工跌水景观规模,以较高频率更新水质,将更换的水用于绿地灌溉,有效控制运行成本。②在上下蓄水池周边修建隔离设施和排水系统,避免脏物或污水污染水体。③对自然瀑布景观的上游河道的用水、排水进行严格控制,保障景观区域的生态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