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生态水景设计
人工生态水景设计是在无水的场地环境中,通过人为的方式将水引入,使之形成具有丰富环境生态作用的,并产生不同视觉形态与人文意义的景观物象。它包括人工建造的喷泉、叠水、水池、水渠、荷塘、溪流、瀑布、运河、植物绿化配景、动物养殖配景等,以及相关的取水、用水设施,如山石、舟船、廊桥、亭台、水车、水磨、水井等,这是人们最常见和常用的陆地水景方式。在陆地环境中对水的物质功能设施加以视觉化的处理,形成景观,以获得多种需要,并将自然中各种水现象用不同的技术方式加以模仿或移植,以体现人居环境的文化象征,由此获取更多的生活乐趣。
(二)滨水景观环境设计(www.xing528.com)
滨水景观环境设计是指借助环境中已有的江、河、湖、海、溪流等自然水域和陆地环境中已经形成的人工水资源条件(人工湖、运河),以水环境为主题进行的一系列生态性、功能性、安全性和观景性的治理、改造、营建、防护、利用、种植等设计活动。它包括以水体、河道、防洪设施、护坡堤坝、水岸、桥梁、滨水道路与建筑、动植物、人进入水体活动的设施、山石等多种载体和周边环境为设计对象,采用与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相适宜的设计手法,使其具有优化环境的生态作用,满足滨水环境中人的多种行为功能,加强环境的安全性,体现丰富的人文意义和增加环境的观赏效果,并依据人在滨水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对观景的不同视线、视角、视距、高差等视觉要求,以及多种景观物象进行符合生态规律和视觉规律的处理,更好地彰显滨水环境所特有的生态条件和自然风光与人工景观的景象效果,提升人居环境的生活品质。
滨水景观环境设计是以水为主题并结合岸畔等陆地环境作整体思考设计。其主题对象存在多种变化的自然因素,如潮起潮落、汛期、枯水期、封冻、解冻等,这些因素会对岸畔环境的生态条件的改变产生直接影响。设计不能根据某一时季的景观优势去考虑景观的效果和体现生态的作用。水系的特性是可变的,而大部分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对环境条件、当地气候和其他自然情况的了解是滨水景观设计最基础的工作程序。滨水景观环境设计从场地范围上来讲比人工水景设计规模更大、更为宏观,涉及的各种关系也更复杂。尤其是人在水系环境中的种种活动行为和无规律的突发性灾难(洪涝、干旱、水质污染、滑坡、传染疾病等),更需要设计师了解、掌握水系环境的变化规律,并对可能产生的不同灾害程度作充分防护,使设计具有多种应变性,建立起良好、安全的水与陆地的生态关系、景观关系以及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