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性原则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功能来感知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以避免危险的发生。老年人的感官功能不断退化,一些感官功能不健全,一些对于其他健全成年人很安全的地方对他们却很有可能造成危险。在设计中,应当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为了适应老年人对于户外环境的安全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需考虑到老年人的现实安全需求,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标准。
(二)通用设计原则
通用设计是无障碍设计从基本的尺寸满足到尺度合理再到满足舒适程度要求的结果。从寻找特殊到一般再到共同的过程,也就是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的过程。
大多数老年人来园是因为距离公园近,说明了距离公园近是促进老年人来园活动的重要因素。故在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布局时,应当安排合理的服务半径,易于老年人到达。1000米有可到达的综合性公园,500米内有可到达的社区公园,且与城市交通相协调,使公交车能直达公园的入口。(www.xing528.com)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新环境较难建立认识地图,常常迷失方向,对于特征不明显的环境较难识别方位。因此设计时应当注重空间的方向感和场所的独特个性,使老年人易于识别。通过建立明确的视觉中心,放大字体,增强色彩对比度,运用熟悉的符号等环境设计手段达到增强识别性的要求。
(三)功能性
公园设计的前期应对使用人群进行分析,了解活动类型和规模,对场地面积做出合理的判断,使空间得到合理的应用。另外,空间设计要全面照顾到各种类型的活动,包括静态活动和动态活动。场所应有公共性空间、半公共/半私密性空间、私密性空间满足老年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和组合性质活动的需求。空间分区做到大小分区、动静分区和公共私密的分区。在各种分区中设计相应活动的活动设施、休息设施等。
(四)交往性
大多数老年人来园的主要目的为“会友娱乐”,来园的主要理由之一为“方便会友”。由此可知老年人对于交往的需求,且城市公园已成为老年人重要的交往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方便交往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合适的交往距离为3米以内,这要求座椅的摆放适宜老人交流,且为3名以上老年人设计的座椅可以是围合型的,围合直径不大于3米。为老年人提供交往的场所应位于公园交通出入口附近或一级游路旁,由此提高老年人交往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