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所作出的破坏性行为并非全部都是自身的错,也有设计的原因。设计可以引导游人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做出相应的行为,但是为了能顺利的引导,需要坚持两个原则:如果你不愿意把某件东西让人们以一种预见到的方式加以使用,那么,一开始就不要把它放在那里;如果你想让人们按照某一特定目的去使用东西,那么就尽量将你的目的表达清楚。
引导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运用标志牌、道路的导向性、空间的导向性等。
1.标志牌
一个公园里需要有完整的解说和标志系统。标志牌是最直观的设计语言,明确地给游人以行为导向。
当然,在公园中也有标志牌本身被破坏的例子。但是当公园中有一个具有公园特色的、形象鲜明的标志牌出现,一定能得到游人的喜爱,而谁会破坏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2.道路的导向性
园路是公园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引导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良好的路网设计有助于顺利地引导游人到不同功能区,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反之,若引导不当则是促使游人做出破坏性行为的原因,正如锐角交叉的道路容易使游人失去方向性或是做出“裁角”抄近路的行为,道路对于游人的行为心理具有影响力,设计者应该运用路网设计引导游人,避免破坏性行为的发生。(www.xing528.com)
道路的起伏变化、曲折变化和道路的铺装变化都能给人以心理引导。利用人对环境知觉的记忆,可以将散步的游人引导到蜿蜒于绿地中的小径,也可以将匆匆而行的人引导向笔直的快速穿越通道,将两种步行目的的人流分流,并且将可能会出现游人驻足停留的空间放大,避免拥挤的情况出现,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游人破坏性行为的发生。
3.空间的导向性
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含义,或是一个空间具有多种含义,能给处于其中的使用者以心理暗示。例如,在纪念园里,游人会不自觉地变得安静而规矩。
设计中,将不同的空间隔离开来,有致地安排在公园的各个区域,将游人分散,也为不同需求的游人找到喜欢的空间。孩子们的喧闹和嬉戏是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使然,他们需要色彩丰富的、具有刺激感和新奇感的空间,例如绿篱带凹处的袋状空间;青少年的青春飞扬和不羁是青春的展示,他们需要一个能展示他们自己,但又能在他们想要独处时私密性较强的个人领域;而老年人则需要一个安静休息的空间,不会距离公园边界太远,但又能看到公园中其他人的活动,那么传统园林中的隔与漏的设计手法可以创造出适合于老年人的空间。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明确各个活动空间的活动内容,将不同活动的人群分开。如打羽毛球的场地、健身的场地、集体操的场地、大合唱的场地等,但要注意空间的边缘效应,将点、线、面三种空间相互结合,营造适于游人的空间。当游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后,能减少他们在不适合的空间做出的破坏行为。
此外,不同的空间形态也能影响游人的行为,例如线性空间的流动感较强,能用于游人行走的诱导;环行空间聚心性较强,可作为聚会空间;而怪异的异性空间能给人恐惧、难受、新奇等不同感受,使游人滞留或快速离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