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历史街区文化创意设计实践

杭州历史街区文化创意设计实践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介入的新材质以何种姿态与原有材质相处是再利用过程中新旧材质关系的思考重点,在杭州文化创意空间再利用案例中,再利用根据原有的使用功能、立面形式以及历史建筑的材质要求,选择适宜的新材质植入方法。例如杭州工艺美术展览馆,原为三层高的旧工业厂房,由于新功能的需求,屋顶在改造过程中加建了一全玻璃幕墙。该创意商铺原为杭州较典型的传统下店上居式商业建筑,建筑坐西朝东,两坡青瓦屋面。

杭州历史街区文化创意设计实践

(一)外部形式保护与重构

历史建筑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是历史建筑原有空间机能适应新的空间机能的过程,常常伴随空间置换和加建的情况,而历史建筑又不同于一般建筑,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再利用一方面是为了焕发历史建筑在当下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历史建筑进行更好的动态保护,所以历史建筑再利用时,需考虑对历史建筑价值保护的基础上,再对其建筑外部形式进行重构,同时体现文化创意性。具体说来,建筑的外部形式保护与重构表现在建筑立面形式的设计、建筑细部与材质设计以及建筑外部设备协调三个方面。

1.建筑立面形式设计

历史建筑根据综合价值被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历史建筑可以对其进行改造的限度不同。建筑立面形式设计分为两种改造方式:以旧形式为主、新旧和谐改造方式以及以新形式为主、新旧对比改造方式。

2.建筑细部与材质设计

(1)建筑细部设计。历史建筑的细部可以反映建筑的尺度以及时代特征,是外部形式重构中的重点。再利用时,建筑细部设计通常采用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新植入元素采用与原有细部相似的协调方式介入;另一种是新植入的元素采用与原有细部对比方式介入,各个凸显自身的特性,形成有张力的对话,达到新旧对比的美学

(2)建筑材质重构。对于历史建筑再利用,是基于建筑旧材质进行的新材质植入过程,这对协调处理两者关系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建筑材质的丰富性以及组合方式给建筑师带来更多的材质选择及运用方式,为建筑材质重构提供了客观依据。

历史建筑再利用是伴随着新材质植入的过程,建筑材质种类的多样性也给历史建筑再利用提供了多种可能,同时不同材质之间组合技术的提升,也给新旧材质组合提供了技术支撑。介入的新材质以何种姿态与原有材质相处是再利用过程中新旧材质关系的思考重点,在杭州文化创意空间再利用案例中,再利用根据原有的使用功能、立面形式以及历史建筑的材质要求,选择适宜的新材质植入方法。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两种植入方式:一种为延续式植入,即对原有材质进行解构,选择性提取适用的元素作为新材质,并运用到再利用改造表现中,新材质以非常谦卑的姿态与原有材质对话。另一种为更新式植入,即原有材质无法满足新空间的功能需求,或者不能较好地体现文化空间主题时,需要新材质介入,以丰富其表现,常常采用与原有材质相似材料(包括质感、颜色等方面)进行立面重构,以求与原有材质达到和谐状态。但新材质也可以以一种新材料介入,与原有材质形成鲜明的新旧对比,营造新旧对话的氛围,同时也使空间主体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建筑特征。

①材质的对比:纵观历史建筑,它们的基本材料主要为石砖、木头、混凝土等。在更新中,改造植入的部分通常是新形式和新材料,这与旧建筑的厚重朴素有很大不同,最终出现材质的强烈对比现象。

例如杭州工艺美术展览馆,原为三层高的旧工业厂房,由于新功能的需求,屋顶在改造过程中加建了一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从材质特性以及大尺度感与加建前的马赛克墙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在它们的面积比例以及材质轻重方面,相对于原有建筑,玻璃幕墙的运用带来了强烈的点缀与强调效果。

②尺度的对比:尺度的相近造就和谐,尺度的差别带来对比。随着当今建筑技艺的提升,传统材料的重构工艺更为丰富,能制造大体块的材质,如玻璃幕墙等;材质尺度的更新对比反映了生产方式的变迁,在此冲击下,原有建筑获得了新旧平衡感。

例如在杭州西岸国际艺术区,基于功能和空间的要求,建筑师在外立面改造中,整面玻璃盒子通过体块穿插的方式嵌入原有建筑,玻璃盒子和原有材质明显不同的尺度,带来了鲜明的对比效果,旧建筑的小网格砖石墙面与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映射出历史的沧海桑田,这是一种营造四维空间的设计手法。

3.建筑外部设备协调

在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设备系统一直是重要的议题之一。因为现行规范的需要或者新空间使用的需求,历史建筑再利用时需要更新设备系统,包括空调设备、防火设备、各类管线设备。而现实中存在很多直接将设备系统搁置于历史建筑立面上的现象,这种做法既影响建筑的美观,也破坏了历史建筑的价值,故不可取。现在在再利用过程中,通常采用隐蔽式方法处理设备问题,使设备与旧空间相融合。

(二)内部空间延续与置换

空间是承载人类活动的载体,历史建筑再利用为文化创意空间,空间的活动由原来可能的居住、商业或者工业生产活动最终都转换成与文化创意相关的活动。由于再利用前后使用机能的变化,原有空间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组构。(www.xing528.com)

由于承载活动与使用需求不同,历史建筑空间呈现多样性特征,表现在空间形态、空间布局以及空间组合方式等方面。历史建筑的原有空间的多样性也给再利用的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再利用过程中,历史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主要有两种重构方式:一种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延续方式,主要包括空间布局的延续、空间动线的延续;另一种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置换方式,包括水平重构、竖向重构。

1.建筑内部空间的延续

建筑内部空间的延续是指再利用过程中,对原有建筑空间的布局、空间动线等进行保留延续的改造方式。一般新旧空间之间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时,常采用此重构方式。由于对原有空间不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造,空间延续性设计既可以延续历史建筑的空间特征,又可以减少改造的成本投入。

2.建筑内部空间的置换

建筑内部的空间置换,是指在保持建筑外形及室外场地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以原有建筑空间为主体,通过置换和重构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形态、空间布局及组合方式对建筑内部进行改造的一种方式。根据原有空间与置换空间的匹配程度,制定不同的置换策略。匹配程度高时可通过改变隔墙、隔断等调整局部空间的手法,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重新划分,有利于历史建筑本体保护;匹配程度较低时,往往需要通过更为复杂的手段,经历较大规模的改扩建过程才能达到满足需求的目的。

从空间的水平置换与重构来看,南宋御街猫的天空创意商铺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该创意商铺原为杭州较典型的传统下店上居式商业建筑,建筑坐西朝东,两坡青瓦屋面。再利用时,一层空间延续了原有空间布局,二层空间在结构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将原来居住空间的隔墙打通,沿用底层原有空间布局,保证二层结构稳定的前提下,整合成满足消费者阅览、休闲的开敞连通的空间。合并式的空间整合方法能够满足旧建筑新功能的需要,让旧建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外部环境更新与塑造

外部环境作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创意空间承担内部功能的延伸、文化创意的表达、特定主题的营造等多项功能。由于现状条件、空间特质以及保护程度等因素不同,历史建筑再利用方式存在差异。为了使历史建筑在延续其历史文化的同时焕发出新的活力,再利用时需采取适宜性的外部空间改造策略。历史建筑外部环境具体的改造手法包括:原有环境的整治、传统元素的重构以及现代元素的植入。

1.原有环境的整治

人们对建筑的认识是从其外部环境的体验开始的,外部环境的舒适度和视觉的观赏性成为影响外部空间品质的重要因素。积极的空间环境和高品质的空间体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与文创机构,一方面给历史建筑增添了活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再利用的经济价值。

2.传统元素的重构

通过传统元素的重构方式对历史建筑外部环境进行改造,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增加了空间的历史情感体验。传统元素在外部环境中的重构表达主要有基地历史元素延续和建筑特征元素重构两种方式。基地历史元素保留方式是指对原有外部环境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历史元素进行保留处理,建筑特征元素重构是指从历史建筑中提取可以反映历史建筑风格特征或生产工艺的元素,再结合再利用的空间需求进行重构的方式。

3.现代元素的植入

再利用的文创空间,有时需要通过植入现代元素的方式,进行外部环境的更新改造,来迎合特定的主题或者营造特定的创意氛围。同时现代元素在材质,形式方面与旧元素形成具有张力的新旧对话,提供消费者不同时代特征碰撞与交融的体验。

例如南宋御街,是杭州有名的创意休闲街区。在更新改造中,主要通过原有环境整治、传统元素重构以及现代元素重构三种方式,对历史街区外部进行更新与塑造。在道路景观、街巷空间等方面对原有环境进行整治,达到提升街区外部空间品质的目的。原有环境具体整治方式有:在街巷道路上,对街道违规搭建进行拆除,将道路宽度拓宽到原有御街宽度;在街道空间整治上,采用户外百叶窗方式,对建筑空调外机遮掩,达到统一立面形态以及与街区风貌协调的目的,采用雨棚,实现传统建筑内涵的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