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民社会的早期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人们纷纷投入到商业活动中,这就导致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一种以自利观念为基础的理性公民文化,其典型的代表就是古典功利主义,代表人物是两位英国的学者——杰里米·边沁和约翰·穆勒。在这种理论下,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利的动机行动,所谓“理性”或“合理”就是去实现自己的最大幸福,因此对公共生活而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是合理的原则:该原则对任何具体的生活形式和幸福都持开放态度,这就为合理多元的基本事实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在市民社会的早期阶段,很多学者都明确或暗地里支持功利主义的看法。
然而,有人会主张,既然现代生活中存在合理多元的基本事实,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幸福之间很难进行比较——我们很难说,周末和朋友聚会更幸福一些,还是安静地在家中读一本很想读的小说更幸福一些,这样“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是一句空谈。为此,穆勒在自己的名篇《论自由》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说,既然我们无法具体衡量每个人的幸福,那么能够促进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做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倡导和保护个人自由。这样人们可以不断反省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以获得自己希望的那种幸福。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进一步得出一个公共生活的原则,即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直接伤害到别人的人身或财产,那么包括政府在内的其他人,就不得对其加以强制干涉。这就是著名的“伤害原则”,它比抽象地谈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要具体多了。[1]
法治经典赏读:
唯一名副其实的自由,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追求我们自身之善的自由,只要我们没有企图剥夺别人的这种自由,也不去阻止他们追求自由的努力。在无论身体、思想还是精神的健康上,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最好的监护人。对比被强迫按照他人以为善的方式生活,人们彼此容忍在自己认为善的方式下生活,人类将获得更大的益处。
——[英]约翰·穆勒:《论自由》
随着市民社会的逐渐成熟,人们逐渐发现在咖啡馆、艺术馆等公共领域见到的彼此,并非总是如市场上见到的那样在算计利害关系。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为了自己所坚持的原则,作出很强的利他主义行动,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个艺术家坚持自己的艺术原则,放弃了很多能飞黄腾达、赚取高额回报的机会。生活中,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行为,但功利主义无法解释这样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根本上提出一种与功利主义完全不同的理性公民文化观念,以重新界定什么是合理的。
著名的德国学者伊曼努尔·康德就提出了这样一套观念。在康德看来,人之为人最独特也是最宝贵的,并不是我们有自利的动机,任何动物都会趋利避害,寻求安逸,而我们会遵循正确原则行动。前面提到的这个艺术家,无疑就是坚持原则的典型。这里所说的原则,并非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也不一定总是非常高大上的。它其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我们在作出每个具体行动时,都必然会寻求一种可普遍化的辩护,提供这种辩护的就是原则。A借了B的钱,B要求他偿还,如果A问,“你为什么要求我偿还”,B会说,“每个人都应该偿还自己的债务,因此你也要偿还自己的债务”。注意,B所说的“每个人都应该偿还自己的债务”就是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普遍原则。
法治经典赏读:(www.xing528.com)
在目的王国中,一切东西要么有一种价格,要么有一种尊严。有一种价格的东西,某种别的东西可以作为等价物取而代之;与此相反,超越一切价格,从而不容有等价物的东西,则是一种尊严……自律就是人的本性和任何有理性的本性的尊严的根据。
有读者会问,如果A说“我认为每个人都不应该偿付自己的债务”,这也是一项适用于每个人的普遍原则,而按照这项原则A就不必还钱,这难道证明了不还钱是正确的?这就涉及判断原则正确与否的标准。康德的回答是,一项原则要想是正确的,就必须是所有人都能普遍接受或愿意的。这被称之为“可普遍化公式”。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看自己遵循的原则是否可接受。如果每个人在借钱的时候都不打算还,那么世界上将不再有承诺这件事,而如果没有承诺,你就不可能“借”钱。因此,借钱不还的行动本身就是自我矛盾的,你无法想象一个世界,人们普遍不遵守承诺,却还能从别人那里借来钱。“可普遍化公式”界定了康德所说的理性或合理性,这也就是让人们得以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基本标准。[2]
康德的观念非常复杂,我们不能在这里一一介绍。但我们可以看到,“可普遍化公式”是康德最具特色的观念,也是他所阐述的公民文化的基石。在这块基石上,一方面我们可以发展真正丰富的生活,而不必将所有的生活抽象为某种实现自利的手段,另一方面它又为人们确定了共同生活的原则。理性公民文化发展到了康德,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很多我们今天熟悉的政治理想,如权利、平等、正义等,其当代内涵都是由康德和他的“可普遍化公式”所提供的。他的确是一位值得我们记住的思想家。
法治思维训练:
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可被称为“公共领域”的空间?在你的印象中,人们在这些地方主要做些什么?
2.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认为这是符合康德理论的原则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