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意思维的基本类型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主要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与表象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思维形式,它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加工与改造(分解、组合等)来进行思维活动。是人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视觉方式的表达,所以形象思维也自然就成了设计思维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具有独特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其具有开放性与开拓性。如“和平”这个主题是最近几十年以来在东西方的设计师中常被提及的材料。但是,由于具有不同的构思就会朝着不同的发展方向进行发散,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如有的是人类保护和平鸽,有的从“反战”、消灭武器着手,等等,这些都是思维的发散。
3.收敛思维
所谓收敛思维,也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主要是针对遇到的某一个问题来寻找一种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很明显,这种思维方式中的发散产生的种种设想,其实就是集合思维的基础,而集中、选择则是对正确答案的求证。由此可知,这一过程并不会一蹴而就,而要常常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路子进行。
4.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方式的特点是通过改变思维的思路,用与原来的想法相对立或是表面看起来几乎毫无可能的解决方法,来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结果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包括下列三种方式。
(1)反向选择
即针对人的惯性思维做出的逆反构想,进而形成一种新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途径。
(2)破除常规
即在设计过程中冲破定势思维束缚,采用一种新的视野去解决老的问题。
(3)转化矛盾
即由相去甚远的事物或问题的侧面来做独具一格的思维选择。(www.xing528.com)
5.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在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信息和思维对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再按照两者间的相关性生成一种新的创造性构想的思维形式。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1946年,美国工程师斯潘塞在做雷达起振实验时,发现装在口袋中的巧克力融化了,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原来是雷达的电波造成的。据此,他联想到用它来加热食品,于是微波炉就诞生了。由此可见,联想思维无处不在,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方式。
(二)按思维方向划分类型
人类所有的设计成果都会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失的阶段,即便是十分优秀的设计作品,也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最终步入博物馆。设计中的若干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其实早已客观存在于各式各样的设计活动之中了。如果根据设计思维的方向来分类的话,大体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满足需求型思维
人的需求是设计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动力,如果人类没有需求,就不会有设计的出现。人在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和马斯洛提出的由简单到复杂的梯形结构一样。市场需求主要以人的需求实现为终极目标,这是设计思维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概念型思维
概念型思维的设计思维是观念先行的创造性活动,它与市场、工艺等的关系并不是太密切,设计能否最终实现并不是它所关心的问题,它所追求的是概念能够成立,可以采用相对应的设计手段去表现其内涵。
3.成果转化型思维
在科技与人文学科领域,通过转化其他学科的成果而产生新发明、新思想,特别是对于发明家而言,往往能够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吸取教训,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科研成果。如微波炉、可口可乐的发明,航空产品、军用产品的民用化发展等。即便是在设计学科领域中,也有不少相互转化借鉴的案例。如在建筑设计领域,设计师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转化前人的成果,也不失为智慧的一种表达方式,如苏州博物馆的造型设计。
在设计教育领域,采用设计的基础原理进行转化设计,也是成果转化型的重要思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仿生科技成果的转化设计、材料科技成果的转化设计等,都比较有创新意义,均属于成果转化型思维。
4.实验型思维
尽管在很大部分情况下设计活动都会受到市场与委托方的制约,但是依旧存在着那种十分个人化、类似于艺术创作的设计。与艺术作品的创作相仿,实验设计并不是单单为了当下的需求而进行的设计,而是为未来的设计提供各种可能性。相对于过去,它只不过是一个颠覆者;而对于未来,它同时又扮演着预言家的角色。[3]
实验型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维类型,它允许偏激和失败的存在,实验型设计的创造价值并不会由于失败而受到丝毫的损坏。和市场需求型设计思维不同,实验型设计并不是针对庞大的消费人群而言的;同时,也和概念设计不同,实验型设计在设计的初始,本身就没有太过清晰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