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起
对设计产生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设计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呈梯形分布,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研究其中三种需要。
1.生理需要
人与动物都面临着基本生理的需要——生存与繁衍,而食物则是一切动物生存的根本。古语云:“民以食为天。”自人猿相揖别,从“适者生存”到物种进化,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食物这一基本需求而展开。从茹毛饮血的洪荒远古到原始农牧生产的形成,从第一个石器的产生到形形色色的“人为的自然”,人类所有的文明都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出发点,食物的获取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义。围绕这一基本需求,作为物质生产的设计活动着上了人类自我之色彩。
2.安全需要
人类安全来自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活动。由于环境的不同,人类所面临的威胁不同,也决定了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差异。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而科技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发展,就形成了一个种族、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生活和审美方式,由此而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满足不同需求与艺术审美的器物,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
3.社会需要(www.xing528.com)
人是群居的动物,人与人之间势必发生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说,人类实践的内容除了生产实践,还包含有社会实践。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必然会烙上社会与阶级关系的烙印,阶级关系是人类种族、社会地位等的集中反映。如作为权力象征的礼器、反映不同时代的生活习俗、信仰的明器等,所以设计本身除了反映人类的物质需求外,还带有社会生活中精神需求的一面,其中既有审美需求,又有宗教礼仪和民风习俗的需求。
(二)设计美的本质
艺术设计从人类的实践创造出发,设计创造的物质性、精神性因素,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更突出地体现这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特点。
人类的设计创造活动的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过程。了解设计之美,我们一方面要关注感性的一面,即物质化形态的方面,同时还要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去考察,了解其实践活动的过程。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从物质和精神的层面上去体会设计之美,才能真正理解设计美的本质。
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从早期的以实用性为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到后来的部分转化为艺术陈列品或装饰品,几乎占据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生活涉及的衣、食、住、行、用、玩,是人类在对美的规律与美的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并伴随着生活水平、认识能力、审美要求的提高而逐步形成的。自古以来,设计就是科技与艺术的产儿,既是一个时代人类物质生活的缩影,又是该时代艺术表现的反映。从其物质性来看,体现了其合目的性的特点,即以实用为目的。而从其精神性来看,既为设计艺术,也体现了纯艺术性的部分特点,即要按照美的规律去设计、去创造。可以说,设计美的本质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