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唐幽州城内部的平面布局,流传至今的史料甚少且十分分散,而像在北京这样古今重叠的城市内,“对古代城市遗迹不可能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发掘”[43]。所以,现今对唐代幽州城内坊市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在对坊数的考证和坊名的列举,而对于城内坊市布局则不太容易进行判断。我们现在只能据辽代的史料判断幽州“市”在城内北部。[44]
宿白认为幽州城内有16个坊,“这十六个坊的痕迹,除西南一隅不清晰外,其他都多少有所遗留,特别是法源寺(唐悯忠寺)所在的坊,由大、小十字街分割的十六个小区还大体存在。西南一隅是州治所在,也即是辽南京宫城所在,那里原来就不是坊里建置,也就无怪乎今天看不出坊的痕迹了”[45]。和坊的布局密切相关的是街道系统。徐苹芳曾提示,“(古代的建设能力)要彻底改造原城市中的街道系统是十分困难的,一般都是沿用旧城街道,明清北京城沿用元大都街道系统是很正常的事情,为我们考察古今重叠城市提供了一个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方法”[46]。古代的城市建设能力有限,可是现当代的城市建设能力却并不能低估。因此,这样的推测方法,仍然需要考古和文献上的佐证,否则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此外,宿白曾指出,唐代建城具有等级制度,幽州被归类于“唐州府城中最大的一种”,罗城当有16个坊的面积(每个坊以0.5平方千米计),[47]李孝聪已根据新资料的发现提出,这种理想化的推论需要修正,地方城市等级和规模未必皆合这个制度。[48]
鲁琪和鲁晓帆先后考订了幽州城诸坊的名称,[49]通常都以北宋聘辽使者路振《乘轺录》中的如下记载作为根据:“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有罽宾、肃慎、卢龙等坊,并唐时旧名。”[50]他们都据此作了一个潜在假设,辽南京坊名就是唐幽州坊名的沿袭。然后将考证出的坊名逐一记录,达到二十六为止。细读路振的《乘轺录》,他只是说“罽宾、肃慎、卢龙”是唐代坊名,而未道明辽南京的坊数就是唐幽州城的坊数,[51]虽然辽南京城可以称作是唐幽州城的直接继承,但是对于这些坊名仍然需要进行细致的爬梳。陈康曾指出,有些见于辽代墓志的坊名没有见于唐代墓志,[52]也未见于《房山石经题记》等其他碑刻文献。以下仅列出有确切唐代碑刻或文献依据的各坊。
唐幽州城坊名表
(续表)
资料来源与说明:
1.上述诸坊,在唐代墓志或《房山石经题记》中明确记载属县的,结尾不加任何符号表示;唐代墓志或题记等碑刻文献上未载,但为鲁琪、鲁晓帆考证得出的属县,则加上“#”。
2.关于唐代城市中的“里”“坊”互用问题,学界虽然意见尚未统一,从长安的情况来看,里、坊所指是相同的区域;就幽州而言,目前除通阛坊的情况存在争议外,也尚未发现其他相左的材料,因此亦暂不作细究。
3.礼客坊出自《朱愿墓志》(收于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编《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卷壹》第一三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下册第8—9页),为以前学者所未著录。该墓志记载,志主朱愿建中四年(783)二月卒于“范阳府礼客里之私第”。建中三年,恰逢四镇之乱,幽州节度使朱滔“以幽州为范阳府”(《旧唐书》卷141《田悦传》,第3845页)。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未知坊名是否亦有相应变化,故留待后考。
4.东通阛里是一个独立的坊里,还是通阛坊东部,[53]亦存在争议,故将它二者列为待考,加*表示。
5.若只见于辽代文献,而未见于唐代文献的坊名:罽宾、隗台、永平、北罗、齐礼、显忠、棠阴等,皆暂不计入。(www.xing528.com)
据上表,目前已在石刻文献中出现的唐代幽州里坊名称是25个,除去存疑待考者,有23个。幽州罗城内是否能容纳这么多坊,需要辨析。前面已经说明幽州城面积在8—9平方千米之间,并暂以笔者估算的8.7平方千米为准。
唐幽州城由子城和罗城(街道、市、兵营、百姓居住的坊)所组成。笔者在研究中晚唐藩镇统治下的幽州城人口时,曾经对一些区域的面积进行了估算。[54]子城面积约在1.82 平方千米;幽州市的面积约在0.1平方千米,街道面积约在0.435平方千米,经略军驻地营盘、连同厩舍面积约在0.5平方千米。《旧唐书·地理志》明确记载经略军“在幽州城内,管军三万人,马五千四百匹”[55]。据《蓟门纪乱》描述,幽州城内有“经略军南街”[56],当与经略军驻地有关。[57]经略军在安史之乱以后沿置。李怀仙、朱希彩任幽州卢龙节度使时(763—772),朱泚任经略副使。史载“泚营在城北”[58],则知经略军营地应在唐幽州城内北部。但是史书上并没有关于经略军驻地的具体记载,是否其驻地就是幽州城的一坊或两坊,不详。故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第一,假设经略军驻地为独立的营盘(这从“经略军南街”的命名或可得到一些支持),则幽州城内“坊”的总面积约为5.845(8.7-1.82-0.1-0.435-0.5)平方千米,若有23坊,则平均每坊面积约在0.25平方千米;若有25坊,则平均每坊面积约在0.23平方千米。
第二,若经略军驻地亦为幽州城坊的一部分,则“坊”的总面积约为6.345平方千米。若有23坊,则平均每坊面积约在0.28平方千米;若有25坊,则平均每坊面积约在0.25平方千米。
无论按哪种情况来计算,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幽州城坊的平均面积与长安城内面积较小的坊接近。[59]这可能是幽州诸坊的基本情况。幽州城坊中有哪些建筑,布局如何?史料缺载,但根据一些零散的资料仍然可以作些粗描式的探索。《旧唐书·地理志》载,幽都县“与蓟分理。建中二年,取罗城内废燕州廨署,置幽都县,在府北一里”[60]。这里的“府”应是指幽州大都督府,由于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刺史按例都是由幽州卢龙节度使兼任,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幽州大都督府廨与节度使衙、幽州州衙都位于子城内;幽都县廨与蓟县县廨则位于罗城的某两个坊之内;藩镇时代幽州罗城内尚有官营的“作坊”[61]、“冶坊”[62],或与供应军需的各种手工业生产有关;负责漕运事宜的“船坊”[63]。此外,还有“蓟门馆”[64],接待奚、契丹等部落使者的馆驿,以及诸多的寺庙等,它们也应该分散在诸坊之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