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年和580年,邺城先后历经宇文邕和杨坚两次较为彻底的毁灭和打击,被夷为平地。自隋唐以来,伴随邺都毁废,流经都城西北的漳河因失治而不断改道,至清代乾隆年间固定到今天的位置,邺城遗址被漳河拦腰斩断。受漳河不断泛滥的影响,如今遗址上除金凤台、赵彭城佛寺塔基等少数大型夯土台基依然矗立外,其他区域已基本无迹可寻。
进行东魏北齐邺城都城形制和布局复原研究所可依赖的文献,除散见于《魏书》《北齐书》《北史》《隋书》以及《资治通鉴》等正史中的片言只语外,北宋李献父编纂的《相台志》十二卷是研究邺城最重要的史料。虽然《相台志》一书曾亡佚于明末,但是嘉靖年间相州崔铣据“正德己卯,太保汤阴李公于中秘得《相台志》十二卷、《续志》十卷”编撰而成《彰德府志》一书,其中卷八《邺都宫室志》较完整地保留了《相台志》中关于邺城的记载。明末清初顾炎武在编撰《历代宅京记》卷十二《邺下》时全卷抄录了明嘉靖《彰德府志》卷八《邺都宫室志》。此外,南朝宋田融等《邺都记》、北齐杨楞枷《北齐邺都故事》、隋裴矩《邺都故事》十卷、唐马温《邺都故事》二卷、唐刘公铉《邺城新记》等书中也记录了不少东魏北齐邺城史事,可惜大多已亡佚。[13]唐宋以来的一些历史地理学著作以及明清方志中也有少量关于邺城的记载,如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元代迺贤《河朔访古记》,明代景芳修、张镛纂《临漳县志》,清代陶颖发纂修、陈大玠增修《临漳县志》等。不过上述文献所记述的大多是都城建设史事、人物故事,可资考证都城布局的记载并不充分。
今人对于东魏北齐邺城的复原研究始自1938年,日本学者村田治郎在《邺都考略》一文中除论述复原了曹魏邺城,同时也基于唐长安城的认知对东魏北齐邺都南城进行了想象复原(图1)。[14]该复原想象成分居多,只是根据文献记载大致勾勒出了东魏北齐邺城的规模、宫城位置、主要城门和干道分布等。
国内较早基于文献对东魏北齐邺城进行复原研究的是邺城考古队最早成员之一江达煌。1991年,其在《邺城的几次重大营建与破坏》一文中结合初步考古工作,绘制了一张平面复原示意图(图2)。[15]该复原主要依据《邺都宫室志》记载,由于已有考古勘探的初步认识基础,因此该复原较之村田氏的复原更进了一步,如:(1)将南城城墙平面复原成不规则椭圆形,(2)将宫城前东西大道南移至西华门至中阳门一线。(3)内城中轴线两侧的厚载门大街和启夏门大街并非如长安城一样紧贴宫城,而是分别位于内城东部或西部相对居中位置。不过该复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将邺南城东南城角和西南城角复原成不规则弧形是得到考古勘探和发掘所证实的,但是将西北和东北城角也复原成圆弧形则忽视了邺北城对邺南城的影响问题。
图1 东魏邺都南城推测平面图(村田治郎,1938)(www.xing528.com)
图2 东魏北齐邺南城示意图(江达煌,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