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尾达彦
图表一览
图4长安近郊与墓域——8—9世纪的人文景观
图5吕大防《长安图》拓本的残存部分与宗教设施的布局
图6吕大防《长安图》城内、禁苑部分
图7长安的都市空间——李贤、李寿、苏思勖的居住地与故事的舞台
图9隋大兴城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1期583—618年
图10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2期618—662年
图11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3期663—714年
图12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4期714—763年
图13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5期764—826年
图14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6期826—904年
图15唐长安的城内官人居住地:第6期826—904年
图16昭陵陪葬墓的布局
图17昭陵陪葬墓墓主的长安城内宅第
图18李贤(章怀太子655—684)墓壁画《狩猎出行图》
图19李贤墓壁画《打马球图》
图21苏思勖(?—745)墓壁画《乐舞图》
表1唐十八陵一览表
表2唐关中平原壁画墓与墓主的两京居住地
图1 唐关中平原的交通网与皇帝陵
【出处】以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与郊外的诞生》,桥本义则编《东亚都城的比较研究》,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11年,第122页图8为底图修改制作。原来,本图是以黄盛璋《关中农田水利的历史发展及其成就》,同《历史地理论丛》,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出1958年,所收《关中汉唐故渠示意图》为底图制作。又参考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1)—(6)》,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83,1985年;史念海《开皇天宝之间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农业的发展》,史念海《河山集1集》1963年所收《隋唐时期黄河流域地区分布图》;谭其骧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年。关于隋唐离宫的位置,据吴宏岐《西安历史地理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283页,图8-1《关中地区隋唐帝王避暑行宫分布示意图》绘图。关于长安谷仓地区的灌溉网,据妹尾达彦《关中平原灌溉设施的变迁与唐代长安面食》,史念海主编《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日历史地理合作研究论文集 第二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6页所载附图《三原口、彭城堰及刘公四渠(9世纪)》为基础制图。关于陆路交通干线和驿站,参考上述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1)—(6)》;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43页,图《隋唐时期长安附近陆路交通示意图》制作。
图2 隋唐周皇室谱系与突厥第一帝国可汗谱系
【出处】据妹尾达彦《生前の空间、死后の世界——隋唐长安の官人居住地と埋葬地》,《中央大学文学部纪要》(史学第62号,通卷第266号)2017年3月,第79页,图2,修改制图。
图3 长安都市圈与墓域——8—9世纪的交通、水利网
【出处】据妹尾达彦《唐代长安近郊的官僚别墅》,唐代史研究会编《中国都市的历史的研究》,东京:刀水书房,1988年,第132—133页所载图《唐长安城近郊的官僚别墅的分布》;妹尾达彦《唐长安的都市生活与墓葬区》,《东亚的古代文化》123号,2005年,第53页,图1《长安的郊外——八、九世纪的交通、水利、别墅、墓葬区》修订制图。关于墓葬区的名称与位置,参考原西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发掘地域图绘制。
图4 长安近郊与墓域——8—9世纪的人文景观
【出处】据妹尾达彦《郊外的诞生——8、9世纪长安的当日往返交通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第三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61页,图3,修改制图。本图是以史念海编《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所载《唐长安县、万年县乡里分布图》与《唐长安城南图》,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43页所载图《隋唐时期长安附近陆路交通示意图》,李健超《汉唐两京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论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第28—29页所载图《成国渠流经咸阳原图》为底图。
图5 吕大防《长安图》拓本的残存部分与宗教设施的布局
【出处】妹尾达彦《中国的都城与亚洲世界》,铃木博之等编《纪念性建筑物的成立》,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第180页,图3-9《唐代长安城的近郊——交通路、灌溉施设、别庄、行乐地、墓域》,修改制图。关于粟特人的房子,据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82页,图5;毕波《中古中国的粟特胡人:以长安为中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58页图;福岛惠《长安、洛阳的粟特人》,森部丰编《粟特人与东亚洲的文化交涉》,东京:勉诚出版,2014年,第146页,图2。圆丘以外的祭坛位置和禁苑的范围,均系推测。关于汉唐时代的渭水河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桥考古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考古》2014年第7期,第34—47页制作。现在的渭水河道,以Google 2008年的航空写真描绘。
图6 吕大防《长安图》城内、禁苑部分
【出处】据妹尾达彦《生前の空间、死后の世界———隋唐长安の官人居住地と埋葬地》,《中央大学文学部纪要》史学第62号(通卷第266号),中央大学文学部,2017年3月,第100—101页,图7,修改制图。参考平冈武夫《唐代研究のしおり第七唐代の长安と洛阳 地图》,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6年,图版二、第二图《长安城图》(吕大防),胡海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吕大防〈长安图〉残石拓本的初步研究》,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21卷,2015年,第1—63页制图。关于本图的禁苑的功能,参看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的皇室庭园》,桥本义则编《东亚都城的比较研究》,京都大学出版会,2011年,第269—329页。一部分推定地方也存在于点线里面的文字。
图7 长安的都市空间——李贤、李寿、苏思勖的居住地与故事的舞台
【出处】本图是以妹尾达彦《太极宫から大明宫へ》,新宫学编《近世东アジア比较都城史の诸相》,东京:白帝社,2014年,第27页,图3为底图修订。本图描绘了在正文中引用的3名官人的居住地和小说的舞台。以长安为舞台的小说,大体上基于现实的城市空间,以长安的故事和在街头演出的街头剧为基础。参看妹尾达彦著,宋金文译,周蕴石校《唐代后期的长安与传奇小说》,《日本中青年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39—583页,原载1987年。
图8 大明宫的空间构造——8—9世纪中央政治的主要舞台
【出处】妹尾达彦《生前の空间、死后の世界——隋唐长安の官人居住地と埋葬地》,《中央大学文学部纪要》史学第62号(通卷第266号),中央大学文学部,第69—134页,2017年,第102页,图8。这幅图根据杜文玉《大明宫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所载的《唐大明宫平面示意图》绘制。又参看妹尾达彦《从太极宫到大明宫:唐代宫城空间的变迁与都城社会构造的转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编《跨越想象的边界:族群、礼法、社会中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图8;何岁利著,马彪译《唐长安大明宫发掘的成果与课题》,《亚洲的历史与文化》15卷,2011年,第35页,图2《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平面图》;史念海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第89页,《唐大明宫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1995~1996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7年第3期,图1《含元殿遗址位置图》;傅熹年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2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403页,图3-2-8《陕西西安唐长安大明宫平面复原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11期,第10页,图3《太液池遗址2001—2002年发掘区位置图》等图。又参看王静《唐大明宫的构造形式与中央决策部门职能的变迁》,《文史》2002年第4辑,第101—119页;同《唐大明宫内侍省及内使诸司的位置与宦官专权》,《燕京学报》2004年新16期,第89—116页的分析。大明宫宫内的建筑位置,不少系推测绘制。(www.xing528.com)
图9 隋大兴城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1期583—618年
【出处】本图据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と关中平野の土地利用——官人居住地と墓葬地の变迁を中心に》,同编《都市と环境の历史学〔增补版〕第3集 特集 东アジアの都城と葬制》,八王子: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15年,第112—113页,表6《隋唐长安住民の居住地と近郊墓葬地の变迁第1期》绘制。
图10 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2期618—662年
【出处】本图据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と关中平野の土地利用——官人居住地と墓葬地の变迁を中心に》,同编《都市と环境の历史学〔增补版〕第3集 特集 东アジアの都城と葬制》,八王子: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15年,第113—116页,表6《隋唐长安住民の居住地と近郊墓葬地の变迁第2期》绘制。
图11 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3期663—714年
【出处】本图据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と关中平野の土地利用——官人居住地と墓葬地の变迁を中心に》,同编《都市と环境の历史学〔增补版〕第3集 特集 东アジアの都城と葬制》,八王子: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15年,第116—122页,表6《隋唐长安住民の居住地と近郊墓葬地の变迁第3期》绘制。
图12 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4期714—763年
【出处】本图据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と关中平野の土地利用——官人居住地と墓葬地の变迁を中心に》,同编《都市と环境の历史学〔增补版〕第3集 特集 东アジアの都城と葬制》,八王子: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15年,第122—129页,表6《隋唐长安住民の居住地と近郊墓葬地の变迁第4期》绘制。
图13 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5期764—826年
【出处】本图据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と关中平野の土地利用——官人居住地と墓葬地の变迁を中心に》,同编《都市と环境の历史学〔增补版〕第3集 特集 东アジアの都城と葬制》,八王子: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15年,第129—139页,表6《隋唐长安住民の居住地と近郊墓葬地の变迁第5期》绘制。
图14 唐长安的城内居住地与城外葬地:第6期826—904年
【出处】本图据妹尾达彦《隋唐长安城と关中平野の土地利用——官人居住地と墓葬地の变迁を中心に》,同编《都市と环境の历史学〔增补版〕第3集 特集 东アジアの都城と葬制》,八王子: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15年,第139—148页,表6《隋唐长安住民の居住地と近郊墓葬地の变迁第6期》绘制。
图15 唐长安的城内官人居住地:第6期826—904年
【即出位处か】ら本长图安根城据毁妹灭尾ま达で彦》《绘隋制唐。长只安描城述の文官献人中居现住在地已》知,《的东住洋宅史区研。究》55-2,1996年,第46页,图6《第6期(827—904)文宗
图18 李贤(章怀太子655—684)墓壁画《狩猎出行图》
【出处】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周天游、张铭洽主编:《唐墓壁画珍品·章怀太子墓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19页,狩猎出行图之二。本图描绘了章怀太子李贤的50余名武官(禁卫)骑马去长安近郊(或为禁苑中)狩猎的情景。图中骑者的马上或腕中绘有猎猫(猎猫科动物,Nimravidae)或猎豹(Acinonyx jubatus)2匹。此外,还有猎鹰2只、猎犬(Hound)2只,从图中可以看到7世纪长安近郊狩猎的情景。根据文献史料可知,野猪(山猪Sus scrofa)、野兔(Lepus sinensis)、鹿(Cervidae)之类的动物被当作猎物。当时,在皇族、贵族中盛行狩猎活动,我们都知道,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吉,在并州(今太原市)屯驻时曾经宣称:“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旧唐书》卷64《李元吉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420页。
图19 李贤墓壁画《打马球图》
【出处】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周天游、张铭洽主编:《唐墓壁画珍品·章怀太子墓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32页,马球图之一。本图描绘了长安城内极为盛行的马球竞赛的情景。大概是描摹了在李贤所居住的东宫的马球赛场举行比赛时的情形,手持球杖的骑者分为两队,共争击一球并力争打入对方球门的紧张激烈场景。当时,为了使场地平滑便於球的滚动,便在球场洒油并定期用石滚进行碾压(参见《资治通鉴》卷209唐纪25中宗下,景龙二年秋七月甲午条,第6624页等)。
图20 李寿墓(577—630)石椁线刻浮雕《乐舞图》
【出处】197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焦村发掘李寿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孙机:《唐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乐舞图〉散记(下)》,《文物》1996年第6期,第57—58页,图25、图26;刘东升、袁荃猷编:《中国音乐史图鉴》,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82页,李寿墓石椁浮雕线刻《乐舞图》。
图21 苏思勖(?—745)墓壁画《乐舞图》
【出处】1952年西安市东郊苏思勖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徐光冀主编:《中国出土壁画全集7 陕西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373—377页,乐舞图。本图是苏思勖(?—745)墓壁画的一部分,即墓壁画的乐舞图的一部分。苏思勖是玄宗期的宦官,居住于安兴坊(I3),于通化门的东郊营建墓地。苏思勖墓,1952年在长安城东郊的墓葬区被发掘,描摹苏思勖自家的男性乐团壁画的出土使苏思勖因而闻名。男性乐团的乐器结构,左侧分别由歌手、击拍板、横笛、钹、笙、琵琶,中间有跳舞的男性一人,右侧分别由男性歌手、排箫、箜篌、筝、筚篥组成。参看陕西省考古所唐墓工作组《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第1期,第30—36页;李国珍《唐代中外乐舞交织图———苏思勖墓的乐舞壁画》,《陕西历史博物馆》1,1994年,第110—113页。本图中左右二名男性歌手,也有可能是去势男性歌手即阉伶(castrato)。此乐团、乐器编组,与上述李寿墓的线刻基本类似,在长安流行的这种乐器和乐曲,成为日本雅乐的起源。关于日本雅乐,参见岸边成雄《唐代音乐の历史的研究 乐制篇上·乐制篇下卷》,东京大学出版社,1960年;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の乐制と国家—日本雅乐の源流—》,京都:文理阁,2013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