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人为污染主要有2个来源: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包括机动车、船舶和飞机,就全国范围而言,主要是机动车尾气)。至于生物质燃烧和沙尘,千百年来一直存在,并没有导致全国大范围同时发生雾霾。如上所述,有机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和BC是能见度降低的决定性影响因子。有机气溶胶(汽车尾气中的有机烃是其主要来源)、硝酸盐(主要由氮氧化物进一步氧化产生)和BC均与交通源(包括机动车和轮船等)的排放直接相关。至于工业污染最典型的排放过程就是燃煤。硫酸盐(由SO 2进一步氧化产生)大多来自燃煤。在过去的10多年里,尽管煤耗量逐年增加,大气颗粒物中硫酸盐的年均浓度并无多大变化。全国各地的监测数据显示,大多数地区大气中SO 2和大气气溶胶中SO 2-4的平均浓度,在过去的10年间均有下降趋势。由于在燃煤脱硫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因而大气中SO 2的浓度有下降趋势,或基本上维持在原来水平。交通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和氮氧化物(NO x)是大气中有机气溶胶和硝酸盐的主要前体物。根据排放清单,作为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前体物,机动车排放的VOC占北京大气中总VOC的36%。在上海,交通源排放的NO x总量,超过了工业源排放的总量;机动车排放的VOC,占大气中总VOC的12%。上述比例是仅仅考虑北京、上海2座城市下属所有企业和在其本地注册的机动车的排放清单而得到的。比如上海统计的排放源,包括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炼钢厂(宝钢)和最大的化工企业(金山化工)。如果统计上海的周边地区,即包括能有效影响上海的长江三角洲中小城市,则这些城市显然不会有上海这么大的代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型企业。因此,在这些中小城市中,机动车排放的VOC占所有排放源的相对比例,就会大大超过这里所说的12%。如果纳入统计数字的是整个京津冀地区或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中很多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的浙江省和江苏省,没有诸如金山化工这样的大型化工公司和宝钢这样的大型钢铁公司,则纳入统计的由工业排放所产生的VOC就要比上海少,而纳入统计的由机动车排放的VOC和NO x占所有排放源的相对比例就要比上海高。因此,如把统计范围扩大为整个京津冀地区,或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源排放的VOC和NO x对工业源排放的VOC和NO x的相对比例,及其与大气中VOC和NO x总量的相对比例,都要大于现有的仅仅就北京和上海单个城市的排放清单的估计。至于BC,它是汽油和柴油在不完全燃烧时的主要排放物。交通源尤其是柴油车和轮船排放的BC,是大气中BC的主要来源。交通堵塞时,汽车发动机怠速空转,其BC排放量更大。BC在PM 2.5的组成中一般占3%~5%,但对能见度的影响可达12%。在那些工业源较少而目前交通又堵塞的中小城市,交通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氮氧化物(NO x)和BC,都有可能超过了工业源。基于对北京和上海PM 2.5中各种化学成分长达十多年的监测结果,比较其中硝酸盐和硫酸盐的相对比值,发现2000—2003年,比值为0.3左右,之后多年呈上升趋势;到2012年秋冬季节,此比值达到1;在2013年的全国性大范围雾霾事件中,两者比值甚至达到1.5~2.0。这一比值的变化,说明了交通和燃煤两者所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近年来在快速增加。和若干年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相比较,2013年中国中东部大范围发生雾霾时,来源于自然产生的沙尘、农业生物质燃烧和工业煤燃烧的排放,大致维持在原来水平并无增加,唯独机动车数量在诸多大中小城市,包括中东部地区所有县城,在2010—2012这两三年间急剧增加。近年来随着中国机动车的急剧增加,交通排放日益严重,成为2013年大范围雾霾的“触发”原因。这里说的是,“交通源排放日益严重”是“触发”2013年大范围雾霾的主要原因,并非说燃煤不是主要原因。基于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燃煤排放总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因。尽管这样,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机动车排放已成为改善中国当前大气质量的当务之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