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年1月9—17日全国120个主要城市环保部门所公布、包括日均PM10浓度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在此次大气污染事件期间,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多个省市。1月9—14日,北京、天津、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等城市的日均PM10浓度高于500μg·m-3,甚至达到了空气污染指数(API)的上限值600,其间北京的小时平均PM2.5浓度甚至超过了900μg·m-3。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南、湖北等地1月10—15日期间的日均PM 10浓度也高于200μg·m-3。1月12—16日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显著的霾污染,主要城市日均PM 10浓度高于150μg·m-3。其间,长三角地区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更为严重,如12—15日上海高于200μg·m-3的PM 2.5小时平均浓度频现,杭州的日均PM 2.5浓度达到了170~200μg·m-3。此次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17个省/直辖市,范围达140万km2。图42-1给出了1月1—18日北京、上海、花鸟岛的日均PM 2.5浓度、能见度以及风向风速的变化情况。本章着重分析比较以上3个站点污染天(pollution day,PD)与非污染天(non-pollution day,ND)的颗粒物污染特征。所谓“非污染天”(ND)指的是此次大气污染事件之前日均PM 2.5浓度小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日均浓度标准限值75μg·m-3的天数,即北京1月1—5日(ND_北京)、上海1月3—10日(1月6—7日下雨天除外)(ND_上海)、花鸟岛1月1—11日(1月6—7日和9日下雨天除外)(ND_花鸟岛)。如图42-1所示,上海1月12—15日期间颗粒物浓度最高、污染最为严重(PD_上海)。污染天(PD_上海)期间的大气能见度大多在5 km,PM 2.5平均浓度高达180.8μg·m-3,为国家二级日均浓度标准限值的2倍以上。由图42-1(a)可以看出,1月12日上海的近地面风速仅为2.0±1.0 m·s-1,而PM 2.5的日均浓度高达201.2μg·m-3;1月14日随着近地面风速上升至3.1±1.3 m·s-1,PM 2.5日均浓度下降到129.1μg·m-3。1月12—14日期间,上海的主导风向为北、西北、东北风;到16日,主导风向转变为偏南风,且风速升高至4.8±0.7 m·s-1,而PM 2.5浓度再次上升到200μg·m-3以上。污染天(PD_上海)期间的平均相对湿度为80%,高于非污染天(ND_上海)期间的70%;风速和混合层高度分别为3.0 m·s-1和386 m,低于ND_上海期间的3.8 m·s-1和652 m,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在北京,当近地面平均风速从1月8日的4.4±2.3 m·s-1显著下降至9日的2.1±1.2 m·s-1,PM 2.5的日均浓度从40.1μg·m-3上升至92.7μg·m-3。与此同时,近地面风向从北、东北转变成西南风。在此风场条件下,来自北京南面的河北高污染地区的污染物,可以被输送至北京[20]。1月10日凌晨开始,北京的大气能见度急剧下降至5 km(甚至2 km)以下,PM 2.5的日均浓度显著升高至286.9μg·m-3。日均PM 2.5浓度高于200μg·m-3的重霾,一直持续到1月13日。1月12日的PM 2.5日均浓度高达413.0μg·m-3。1月10—13日为本章重点研究的污染天(PD_北京)。污染天期间的平均PM 2.5浓度达299.2μg·m-3,约为“非污染天”平均浓度43.3μg·m-3的7倍,是美国EPA规定的日均浓度限值35μg·m-3的8倍以上,是中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日均浓度标准限值75μg·m-3的4倍左右。与北京、上海这2座城市站点相比,位于东海远离大陆的花鸟岛的空气质量状况较好。然而,在1月14—16日(PD_花鸟岛),花鸟岛的PM 2.5明显上升,平均浓度高达131.1μg·m-3,而平均能见度仅为3 km。可见,1月份中国中东部的严重霾污染,影响波及远离大陆的花鸟岛。与北京、上海不同,花鸟岛污染天(PD_花鸟岛)期间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图42-1(c)],且风速较高,达4.2±1.5 m·s-1,说明花鸟岛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外来污染物的长途传输。
图42-1 1月1—18日北京、上海、花鸟岛的PM 2.5日均浓度、能见度以及风向、风速变化(彩图见下载文件包,网址见14页脚注)(www.xing528.com)
(a)上海;(b)北京;(c)花鸟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