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气溶胶中草酸与霾污染的新关联

大气气溶胶中草酸与霾污染的新关联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气中的草酸可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和生物源的直接排放。云中过程和气相前体物的氧化、凝聚过程,是目前认为的大气细颗粒物中二次形成草酸的主要路径[14,19 22]。本研究分析2007年4个季节上海大气颗粒物中草酸的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及其在PM 2.5和TSP中的相对分布状况,探讨其可能来源与形成路径,进而揭示大气颗粒物中的草酸和地区性霾污染的关系。

大气气溶胶中草酸与霾污染的新关联

草酸(H 2 C2 O4)及草酸盐(C2 O 24-),作为对流层气溶胶中已知含量最高的有机气溶胶组分,近年来获得了较大关注[1-3]。草酸是大气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有机物质,能够直接影响颗粒物的吸湿特性[4 6]。草酸的存在可以减小颗粒物的表面张力,而使其更易扮演云凝结核的角色[7,8];还可影响颗粒物的折射率,并进一步影响对其辐射强迫的估算。草酸对于大气颗粒物中过渡金属(如Fe)的溶解性、光化学特性以及生物可利用性也有影响[9,10]。大气中的草酸可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和生物源的直接排放。大量研究显示,在一次来源之外,草酸的二次来源似乎更为重要[11-14]。以乙烯甲苯、异戊二烯等挥发性有机物为前体物,大气中大部分的草酸成分被认为是自由基参与的化学/光化学反应产物[15-17]。从观测得知,大气颗粒物中的草酸成分主要分布在液滴态,即粒径在0.54~1.0μm的区间,质量中位空气动力学直径[1]为1.0μm[14,18]。云中过程和气相前体物的氧化、凝聚过程,是目前认为的大气细颗粒物中二次形成草酸的主要路径[14,19 22]。同时有许多研究发现,大气中的草酸与硫酸盐关联紧密,预示这2种化学特性上很不相同的物质,可能有着相似的主要形成路径[23,24]。P.K.Martinelango的研究[25]还发现了沿海地区大气中草酸与硝酸盐的“平行”形成路径。

上海(31.14°N,121.29°E)位于北太平洋西岸、长江三角洲的东沿,是一个具有2 0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100 mm。受季风系统的影响,上海5—10月的半年间,盛行来自北太平洋的东南风,较为温暖潮湿;11月到次年4月的半年间,盛行西北大陆风,相对寒冷干燥[26]。过去的十几年间,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加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多,上海的空气质量下降,霾成为常见的天气。包括草酸在内的有机酸,连同大气颗粒物中的其他有机成分,很可能对大气霾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本研究分析2007年4个季节上海大气颗粒物中草酸的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及其在PM 2.5和TSP中的相对分布状况,探讨其可能来源与形成路径,进而揭示大气颗粒物中的草酸和地区性霾污染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2007年四季中在上海复旦大学采样点采集的共238个大气PM 2.5与TSP样品。采样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详见第7、8、10章。采样时间段的选取,代表了上海4个季节的特点:①春季:2007年3月20日—4月20日;②夏季:2007年7月23日—8月19日;③秋季:2007年11月1日—11月29日;④冬季:2007年12月24日—2008年1月26日。采样的误差主要取决于目标成分的挥发性、大气酸度、环境温度以及相对湿度[27 30]。草酸在大气中的蒸汽压<20 mm Hg也即2.67 k Pa(20℃),说明其挥发性相对不高。较低的环境温度、较低的大气酸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会使得大气中的草酸更多地存在于颗粒态。上海的环境大气由于富含SO 2和氮氧化合物(NO x)而显示出偏酸性[31]。我们研究中所检测的上海大气颗粒物水提取滤液的p H值,也在3.96~5.41之间(见表39-1)。但是,上海除夏季之外,其他3个季节的环境温度均较温和,而且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5%以上。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采集的PM 2.5与TSP样品中检测到的草酸成分的理化特性,可以代表大气中草酸的主体。在上海本地特点的环境下,其测量结果受采样过程中吸附和解吸附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www.xing528.com)

表39-1 2007年四季大气颗粒物水提取物p H值、相对湿度(RH)、温度(T)及大气中SO2、NO2的浓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