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NH 3的工业源主要包括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加工(非燃烧源)和交通。估算能源消耗的NH 3排放的研究非常有限且不确定性大(如A.F.Bouwman等人[17]、M.Sutton等人[43]、K.Barrett[42])。其原因可能是,跟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等农业源相比,与能源消耗相关的NH3排放量非常少,在大尺度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未得到充分重视。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动车的NH3排放,是城市内部NH 3的一个重要来源。
交通源NH 3的生成和排放,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引入三元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s,TWC)以减少NO x排放密切相关[44-50]。具体产生过程包含2个步骤:首先是水汽和汽车排放的CO生成H 2,即
其次,产生的H 2与NO(公式35-10)或者与NO和CO一起(R35-8),在催化器表面生成NH 3,即(www.xing528.com)
重型柴油车也需要减少NO x排放。与汽油车不同的是,它采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将尿素溶液作为还原剂喷入车辆排气系统后产生NH 3。这虽然也会造成排气管的NH 3排放,但不是汽车自身生成的NH 3,而是属于NH 3逃逸或泄露(ammonia slip或escape)[51]。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美国EPA估计,2006年全美约有8%的NH 3排放,来源于机动车等移动源[52]。Sutton等人[42]的研究表明,这一比例在英国约为12%。虽然远低于农业源的贡献,但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机动车NH 3排放对二次无机气溶胶的贡献不容忽视[52,53]:①空间分布,畜禽养殖和肥料施用散布于广阔的农业区,而机动车集中于面积相对狭小的城市区域;②农业活动如播种施肥,具有极大的季节性波动,而城市机动车除了有明显的日变化(如早晚通勤高峰)以外,在季节尺度上几乎没有变化;③如前所述,农业源排放的强度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气象因子的变化极为敏感,这也是通常夏季NH 3浓度大于其他季节的原因,但是这个问题不存在于机动车的NH 3排放中;④NH 3一旦排放,其大气寿命(滞留时间)仅为数分钟到一两天,依据气象条件,最远也仅可传输数千米。虽然缺乏相关的实测证据,但是不难推断,排放量巨大而处于城市外围的农业源NH 3,缺乏以气态形式直接传输至城市的能力。有学者提出气态NH 3可利用“蚱蜢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排放-传输-沉降-再排放-再传输-再沉降”)作较长距离的传输[54,55]。这种理论与NH 3的双向交换特性似乎相符,但依然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考虑到NH 3的垂直梯度大(集中于近地表),传输量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沉降和植被吸收会不断衰减,即便在传输沿途有可能得到新的补充,但这对拥有大量硬质地表的大都市外围而言,长距离传输的可能性依然较低。⑤当NH 3转化为颗粒态NH 4+后,可随大气作数百数千千米甚至更长距离的传输。然而,农村地区相对缺少NH 3中和成核的条件。城市作为能源密集和人口聚集之地,其NO x和SO 2浓度普遍较农村地区为高。换言之,城市大气普遍富含NO x和SO 2,因而产生自城市内部的NH 3排放(包括机动车的NH 3排放),有机会充分转化为二次无机气溶胶,从而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