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中的OC来源,包括一次源和二次源。一次排放源包括矿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通常为细颗粒),植物孢子和花粉、植物碎片、老化的橡胶和土壤中OC等直接进入大气中(这通常为粗粒子)。OC的二次源则包括挥发性有机气体如甲苯、苯乙烯、蒎烯、异戊二烯等的光氧化反应导致气-粒转化或凝聚。很多研究者通过实验室模拟或模式计算,研究苯、甲苯、异戊二烯、蒎烯、萜等有机气体的气-粒转化过程,以及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27-32]。研究发现,有机气体发生光氧化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反应,是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粒子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光化学烟雾时期,有机气体发生反应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占总有机气溶胶的70%~75%[33]。在美国南部海岸,年平均有20%~30%的有机气溶胶是二次气溶胶[34]。所以,对二次OC进行定量研究,对于揭示气溶胶的来源,进而控制有机气溶胶,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气溶胶的成分很复杂。二次有机气溶胶一旦形成,很难通过分析技术将其与一次有机气溶胶区分开,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直接对二次有机气溶胶进行定量研究,只能通过间接方法来定量估算二次OC。目前定量估算二次OC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种是应用特征有机示踪物通过受体模式(如CMB模式)定量计算出一次有机碳(OCpri),总OC减去一次OC就得到二次OC的量[34,35]。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需要定量检测大量的有机物,还要有不同源排放的各种有机物的详细源谱,对实验室有机物检测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第二种估算方法是利用化学传输模式计算一次OC,进而求得二次OC或直接预测二次OC[36,37]。这种方法需要输入各种物质或气体的排放清单,而目前这些排放清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估算结果有较大误差;而应用最简单也最广的估算方法,是以EC作为一次排放示踪物来计算一次OC,进而定量计算二次OC[33,35,37 39]。
EC主要是矿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通常认为是燃烧源产生OC的副产物,而且EC很难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被认为是一次人为源很好的示踪物。对一个特定地区,如果各种源排放是相对稳定的,一次排放的OC、EC比值(OC/EC)pri也应该是恒定的。如果实测环境样品中的OC/EC比值>(OC/EC)pri,那些多出的OC被认为是二次有机气溶胶。基于这种假设,B.J.Turpin和J.J.Huntzicker[33]提出计算二次有机碳(SOC)的以下数学式:
其中,OCpri、OCsec、OCtol分别指一次OC、二次OC和总OC。EC示踪方法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OC/EC)pri的不确定性。首先,不同排放源所排放的颗粒物OC/EC比值不同,这使准确确定某地区的(OC/EC)pri有一定难度;其次,(OC/EC)pri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较大,会有日夜和季节的变化[40];第三,几乎不可能将颗粒物中一次OC和二次OC分离开,所以直接由环境样品得到的(OC/EC)pri,不能说是绝对的一次源比值。但是不管怎样,如果能够仔细确定,在一次排放占绝对优势的颗粒物中,例如在冬季和早上上班高峰期的颗粒物中,OC和EC有很强的线性关系,那么也可以将这些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OC/EC)pri。Turpin和Huntzicker[33]监测了没有阳光、有间歇小雨、O 3浓度低、气团不稳定条件下的OC和EC浓度。由于在这样的条件下光化学反应少,相应的二次OC形成已很少,因此将这种气象条件下得到的OC/EC比值的平均值,认为是一次OC/EC比值,得到(OC/EC)pri的数值为2.2±0.2。H.J.Lim(2001年)[41]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一次OC/EC的比值为2.1。L.M.Castro等[38]提出,如果非燃烧性一次源排放的OC(自然排放)很少,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相对于总OC可以忽略,而碳质颗粒物的来源及各源的相对贡献率又较稳定,那么可以用实测的环境样品中最小的OC/EC比值(OC/EC)min代替一次OC/EC比值,来计算SOC,从而式33-1可写成
如果在某地区测定的大量环境样品中,不同采样点、不同季节都得到相同或相似的(OC/EC)min,则可认为满足了上述假设,可以用式33-3估算SOC。样品的多少和样品的代表性会影响(OC/EC)min代替(OC/EC)pri的可靠性,但是至少用(OC/EC)min代替(OC/EC)pri进行估算所得SOC,能够反映SOC的上限。对北京而言,冬季有燃煤供暖,而夏季没有,所以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来源的贡献有所差别,理应分开讨论和确定(OC/EC)min。但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采暖和非采暖季的最小OC/EC值没有太大差别,所以也就放在一起讨论。图33-3是采样期间北京4个功能区采样点的OC-EC浓度关系图。可以发现,在不同采样点、不同季节,都得到相似的(OC/EC)min:北师大冬、夏、秋季都为0.8,春季为0.7;密云春秋季为0.7,夏冬季为0.8;首钢夏冬季均为0.9;怡海花园冬季为0.9,夏季为1.0。究竟选何值作为北京地区的(OC/EC)min?R.Strader等[37]指出,如果OC/EC>2.9,二次OC会很高,他们选择OC/EC<2.9的样品,对OC和EC作最小二次回归处理,得到(OC/EC)pri为2.4。我们对所采样品作了同样的处理,得到的回归方程为OC=0.93EC+3.42,R 2=0.65。因此我们选择0.9作为一次排放的OC/EC,按式33-3估算SOC。值得注意的是,在3个城区采样点得到的(OC/EC)min,都发生在同一天,即2002年6月29日和2002年12月15日。经查,这2天O3浓度、能见度和风速都非常小,二次OC的形成可以忽略,所以用这2天的OC/EC作为(OC/EC)pri是合理的。计算所得SOC浓度及其在OC和PM 2.5中所占的百分数见表33-4。(www.xing528.com)
图33-3 北京各采样点不同季节的OC-EC散点图,图中线表示最小OC/EC比值(彩图见图版第19页,也见下载文件包,网址见正文14页脚注)
表33-4 北京4个功能区二次QC浓度及其在OC和PM2.5中所占的百分数
在北师大和怡海花园,夏季SOC在OC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冬季,平均分别为59.7%和50.3%,跟美国夏季SOC在OC中所占的比例相当(48%~77%)[35],说明夏季OC主要源于二次反应。但北京冬季SOC在OC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几乎都大于50%,高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冬季[37]。气-粒转化模式预测,二次有机气溶胶的产率可能是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函数,即细粒子的存在可以作为晶核,促进半挥发性有机物在颗粒物上发生凝聚和反应[31]。北京冬季燃煤可能导致大量气态有机前体物的排放,而冬季低温也有利于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凝结。两者协同作用,就有可能导致二次OC增加。而密云冬春季SOC在OC中的百分比,远高于夏季。这可能是由于在冬春季,密云的颗粒物较多地源于长距离传输,这种长距离传输过程有利于二次OC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