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大气气溶胶的光学性质揭示新论

上海大气气溶胶的光学性质揭示新论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4-8研究期间的颗粒物散射系数σsp、吸收系数σap以及单次反照率ω0上海大气气溶胶的吸收系数明显高于中国几个主要发达地区。上海大气颗粒物在第一次高污染时期与其他时期的单次反照率ω0平均值分别为0.70和0.80,这也反映了吸光物质在上海大气颗粒物中的比例很高,极低的ω0说明存在燃烧源产生的大量新鲜气溶胶[46]。整个研究期间的ω0平均值低达0.79,说明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有大量吸光物质存在,因而其对低层大气具有升温效应。

上海大气气溶胶的光学性质揭示新论

整个研究期间,上海颗粒物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如图24-8所示。散射系数σsp通过浊度仪直接测得。由于黑碳是气溶胶中吸热效应最重要的物种,吸收系数σap可基于测定的黑碳浓度(由在线黑碳测定仪Aethalometer AE-21测定)而换算得到,公式为σap=[BC]×11.7,其中BC的吸收系数11.7 m2·g-1取自相关文献[47]。单次反照率ω0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ω0sp/(σapsp)。ω0是表征气候效应的重要物理量,比值越低,表示吸热效应越强。从图中可见,σsp的变化趋势和颗粒物PM 2.5、PM 10的浓度变化非常一致[图24-2(c)]。整个研究期间出现的几个高散射系数时期,基本和前面讨论的颗粒物高浓度时期吻合。16—18日的平均σsp为297.2±189.8 Mm-1(兆米-1),25、26日由于大量烟花爆竹燃放,σsp小时平均值达到了整个期间最高的807.2 Mm-1。2—11日的平均σsp为283.2±121.6 Mm-1,与第一次高污染阶段比较接近。吸收系数σap在第一次污染阶段较高,达到99.1±64.1 Mm-1,几乎是平日的2倍还多(其他时段σap平均值为42.2±24.2 Mm-1)。σap较高,说明大气中黑碳的浓度水平较高。黑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机动车的排放。这段时期的高黑碳浓度,可能由于春节前一个星期之内为外地人返乡最密集和繁忙的阶段,大幅增加的进出上海的车流量,是造成黑碳浓度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4-8 研究期间的颗粒物散射系数σsp、吸收系数σap以及单次反照率ω0

上海大气气溶胶的吸收系数明显高于中国几个主要发达地区。如北京1999年测得的散射和吸收系数分别为488±370和83±40 Mm-1[48],2006年观测值则为361±295和51.8±36.5 Mm-1[49],珠 江 三 角 洲2004年 观 测 值 分 别 为344±128和52.5±19.6 Mm-1[46]临安1999年观测值分别为353±202和23±14 Mm-1[12]。上海大气颗粒物在第一次高污染时期(16—18日)与其他时期的单次反照率ω0平均值分别为0.70和0.80,这也反映了吸光物质在上海大气颗粒物中的比例很高,极低的ω0说明存在燃烧源产生的大量新鲜气溶胶[46]。第一次高污染期间的高颗粒物浓度,表明了本地机动车排放的有机物污染是其主要来源,而2月2—11日的黑碳浓度虽然较低,但是颗粒物浓度仍然较高,也许说明了受到二次无机污染控制。整个研究期间的ω0平均值低达0.79,说明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有大量吸光物质存在,因而其对低层大气具有升温效应。(www.xing528.com)

图24-9 吸收系数σap、散射系数σsp、单次反照率ω0以及能见度的日变化箱式

图24-9展示了σap、σsp、ω0以及能见度的日变化。σap表现了明显日变化,在早高峰和晚高峰出现波峰,主要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黑碳增加所致。σap从中午至下午时段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主要是由于一则交通流量减少,二则混合层高度增加。晚上σap数值较低,主要由于交通排放源减少。σsp的日变化趋势和σap有所不同,在早高峰出现波峰,而且在晚间22:00—2:00也出现了较高值,这可能由于夜晚较高湿度所致(图24-6)。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光具有不可忽略的消光作用。长三角临安站点的研究表明,水汽对散射总量的贡献可能达到40%[12],因此夜晚较高的σsp可能是由于颗粒物和水汽协同作用的结果。ω0的日变化趋势在早高峰和晚高峰出现最低值,平均值在0.75左右,反映了吸光物质黑碳的显著增加。ω0在中午以及晚间较高,一方面由于排放的黑碳减少,另一方面二次气溶胶例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增加,加强了对光的散射,引起ω0升高。能见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和散射系数、吸收系数相反,在清晨以及傍晚最低,平均值在2~3 km,主要是由于受到交通排放以及气象条件的双重影响。中午时候能见度有所好转,但也只是接近5 km左右。整个采样期间,能见度值都在5 km上下浮动,远低于霾定义(<10 km)范围,表明上海冬季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