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铁硫耦合反馈机制对大气气溶胶长途传输和物质交换的影响

铁硫耦合反馈机制对大气气溶胶长途传输和物质交换的影响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研究Fe在气溶胶中分子水平的化学形式及化学价态,对于探讨大气对海洋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章论述起源于亚洲中部沙漠,或者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后传输到北太平洋地区及美国西部的沙尘暴气溶胶中Fe的存在形式与化学价态,揭示Fe与S在大气气溶胶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大气和海洋中的Fe-S耦合反馈机制。

铁硫耦合反馈机制对大气气溶胶长途传输和物质交换的影响

海洋表层水中的Fe,已被证明为某些大洋海区表层水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即所谓“铁限制假说”)[1-5]。来自陆地,经长距离传输而来的沙尘,即矿物气溶胶,是许多海区Fe的主要来源[1]。只有可溶于水的Fe,才能为海洋表层水中的浮游生物所吸收。因此,了解气溶胶中Fe的存在形式,及其如何转化为浮游生物可利用的形态,是验证铁限制假说之重要一环。由于在天然水,尤其在p H值较高的海水中,可溶性Fe的含量非常低[6],故一些研究者[7 10]认为,大气中的Fe在雨水和海水中是不可溶的。至今关于大气中Fe对海洋尤其是大洋海域生物的可利用性,研究甚少。庄国顺等[11]直接测定了在北太平洋上空收集的气溶胶样品中的Fe,在该地区海水中的可溶性,发现大气中的Fe在海水中的溶解有一“饱和度”(10~17 nmol·kg-1)的限制。不过,当海水中总Fe浓度很低时(<2 nmol·kg-1),尽管Fe(Ⅲ)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极低,仍约有50%的气溶胶Fe可溶解于海水。根据此项研究,他们推断,某些海区海水中99%以上可被浮游生物利用的Fe,来自大气气溶胶在海洋中的沉降。不过,这一研究中报道的“可溶性”,并非严格定义的分子水平的“溶解度”,而仅仅指实验上可通过0.4μm Nuclepore滤膜的部分。Fe在气溶胶中存在的化学形式及其化学价态,决定了其在雨水和海水中的溶解度。因此,研究Fe在气溶胶中分子水平的化学形式及化学价态,对于探讨大气对海洋的影响至关重要。在瑞士苏黎世收集的p H值为3~7的雾样中,20%~90%的总Fe是可溶性的Fe(Ⅱ)[12]。在北太平洋地区的远洋气溶胶中,Fe(Ⅱ)占总Fe的56%±32%,在大西洋巴巴多斯岛的样品中占49%±15%[13]。气溶胶中Fe(Ⅲ)的光解作用,即[Fe(Ⅲ)(OH)(H 2 O)52++H 2 O+hν→[Fe(Ⅱ)(H 2 O)62++OH·,是云、雾及雨水中产生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14 16]。大气中的Fe(Ⅲ)光解产生的OH·自由基,可以把大气中低价含S化合物如二甲基硫(DMS)氧化成S(Ⅳ),并进而把S(Ⅳ)氧化成硫酸盐S(Ⅵ)。Fe(Ⅱ)在远洋气溶胶中的存在,表明了大气中的主要氧化剂OH·自由基可能产生于气溶胶表面与Fe有关的异相反应。于是,同是生物体重要成分的Fe和S,在大气中借着OH·自由基又紧密地相关。本章论述起源于亚洲中部沙漠,或者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后传输到北太平洋地区及美国西部的沙尘暴气溶胶中Fe的存在形式与化学价态,揭示Fe与S在大气气溶胶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大气和海洋中的Fe-S耦合反馈机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