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中铁的重要来源及其在海洋生产力中的限制

大气中铁的重要来源及其在海洋生产力中的限制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表层水中的Fe,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但是何种形态的Fe可被海洋生物所利用,至今尚无定论[10,11]。庄国顺等据此推断,在某些海区,其海水中Fe的99%以上来自大气气溶胶在海洋中的沉降。他进而提出,如果增加南大洋等地区Fe的供应,这些地区的初级生产力会大大提高。在某些大洋海区进行的人工加铁实验[24,25],进一步证实了大气中的Fe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和决定性作用。

大气中铁的重要来源及其在海洋生产力中的限制

美国海洋科学家J.H.Martin[8]1988年根据对东北太平洋中Fe元素的分布以及Fe和其他营养元素(如N、P)在海水中的含量与海洋中浮游生物生产力的关系,提出了“铁限制假说”,即Fe是该海区海洋生产力的限制因素。Duce[9]根据Fe在某些海区上空海洋气溶胶中的含量,以及对于海水中可溶解气溶胶含量的计算指出,海洋大气中的Fe,可能是某些地区海洋表层水中Fe的主要来源。海洋表层水中的Fe,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但是何种形态的Fe可被海洋生物所利用,至今尚无定论[10,11]。一般认为,只有可溶于水的Fe,才能为浮游生物所吸收。庄国顺等[12]直接测定了北太平洋气溶胶样品中的Fe在该地区海水中的可溶性(指实验上可通过0.4μm Nuclepore滤膜[1]的部分),发现大气中的Fe在海水中的溶解亦有“饱和度”(10~17 nmol·kg-1)的限制。不过,当海水中的总Fe浓度很低时(<2 nmol·kg-1),尽管Fe(Ⅲ)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极低,仍有大约50%的气溶胶Fe可溶于海水,而且此溶解过程可在投入海水的几分钟内完成。不过,此处的“可溶性”,并非分子水平的“溶解度”。这一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Fe在进入海水后沉降于深海之前,便能为表层浮游生物所利用。庄国顺等据此推断,在某些海区,其海水中Fe的99%以上来自大气气溶胶在海洋中的沉降。P.Behra和L.Sigg[13]报道,在瑞士苏黎世收集的p H为3~7的雾样中,Fe(Ⅱ)占总Fe的20%~90%。庄国顺等[14]首次检测到,在北太平洋地区的远洋气溶胶中,Fe(Ⅱ)占总Fe的56%±32%;在大西洋巴巴多斯岛的样品中,这占49%±15%。而在中国西部的黄土中,Fe(Ⅱ)占总铁量0.4%,在西安的气溶胶中占5%。当气溶胶传送到北太平洋上空,Fe(Ⅱ)占总铁量约55%。这一组数据表明,气溶胶从中国西北经由华北传输到北太平洋以及美洲大陆,气溶胶中的Fe(Ⅱ)在不断增加。而且气溶胶Fe的存在形式从Fe(Ⅲ)到Fe(Ⅱ)的转化过程,很可能是在气溶胶的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发生。由于Fe(Ⅱ)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大大高于Fe(Ⅲ),因此气溶胶的长距离传输过程,大大增加了海洋气溶胶的Fe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从而为大洋表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其所需要的营养物[14-16]。Martin[17]进一步研究了南大洋、赤道太平洋和近北极的北太平洋地区,发现铁限制假说也适用于上述重要地区。他进而提出,如果增加南大洋等地区Fe的供应,这些地区的初级生产力会大大提高。基于光合作用,海洋表层生产力的增加,会大大增加海洋对大气中CO 2的吸收[18-23],从而为解决全球温室效应提供可供人们参考的思路。在某些大洋海区进行的人工加铁实验[24,25],进一步证实了大气中的Fe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和决定性作用。比如,1996年美国科学家在赤道太平洋地区[26],1999年欧美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科学家[27]一起在南大洋地区,进行了中尺度的人为加铁实验,在一星期内便引起了表层生产力的数倍增长,并由人造卫星遥感摄影,直接拍摄到该地区海洋表层水硅藻大量增长的彩色照片,从而证实了铁限制假说。最近的研究表明,海水中的可溶性Fe与海洋的固氮能力亦密切相关[28 33]。铁限制假说已成为全球同行普遍注意的理论,并成为海洋大气科学家研究的热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