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陶器为中心的文化面貌看,二里头文化是在继承嵩山南北的王湾三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新砦类遗存”在其中起到了某种整合和催化的作用。这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但如果把整个王湾三期文化看作铁板一块,就会给人一种单线渐进式演进的感觉。
细究起来,学者们注意到,从龙山末期开始,以嵩山东南麓为大本营的煤山类型文化因素已开始陆续向北渗透甚至穿插在王湾类型的分布区中。其传布的路线似乎是沿嵩山东侧北上,经由郑州地区而进入嵩山北麓王湾类型的腹地。而“新砦类遗存”,正是煤山类型与王湾类型相互碰撞、整合的开始。就目前的资料而言,在嵩山南北的文化整合过程中,煤山类型可能居于更为主动的地位。对二里头陶器的文化因素分析也表明,二里头文化除了继承嵩山南北区域龙山文化的共有因素之外,承袭煤山类型的特征性因素相对也要多于王湾类型的因素。所以,在嵩山南北的文化由各自独立而走向整合的过程中,煤山类型显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149]。
由中心聚落的内涵看,新砦聚落似乎也更多地继承了来自嵩山东南麓的瓦店遗址的文化因素。如前所述,瓦店地处煤山类型分布区的中心位置,是目前发现的该类型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遗址,它同时还吸纳了来自东方和南方的文化因素。瓦店遗址发现的制作精美的觚、盉、杯等高规格酒礼器亦见于新砦遗址。以环壕为特色的瓦店聚落,或许就是新砦环壕聚落形态的最初来源?而迄今未发现城圈的二里头都邑也有壕沟存在的迹象(详后),从中也可窥见二里头人和二里头国家缘起的若干轨迹?这都是饶有兴味的问题。(www.xing528.com)
简言之,瓦店、新砦、二里头集团,似乎有较密切的关联。当然,关于二里头文化的来源问题,还有多种推想。如“山西龙山文化也应视为二里头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150],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151],或夏王朝崛起于东南而后北上中原说[152]等等,不一而足。
总体上看,二里头文化中的所谓外来因素,多可从王湾三期文化中找到源头,可以认为它们大多是“垂直”继承自中原当地龙山文化的,二里头人不大可能是在二里头文化崛起时才从外部“挺进中原”的,它只是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接续和整合了龙山时代逐鹿中原的“群雄”的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