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学校科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校办产业中,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科技企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商贸型传统企业比重下降;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比重上升,学校独资企业比重逐步下降。学校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和升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式的产学研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服务社会的功能和实力不断提升。
针对学校非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占比重大,普遍存在管理落后、经济效益滑坡的局面,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非股份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对不宜改造的,则予以关停。到2006年底,学校关停、撤并了42家校办传统企业。对于经营状况好,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的企业,在股权、资产产权基本明晰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制。对于学校直接投资但融资和创收能力较差的全资及控股企业进行整合。通过关停、撤并、整合,达到了优化资源、盘活资产、提高效益的目的。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体系,先后创办了一批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如武汉武大科技园有限公司(2001年)、武汉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0月)、武汉武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武汉武大创新投资有限公司(2002年2月)、武汉大学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9月)、武汉武大教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等。截至2012年底,学校共有企业54家,其中全资企业5家,控股或参股企业49家,科技型企业占73.3%。2011年底学校企业总资产15.43亿元,创造社会就业岗位3000多个。近5年来,学校依托科技与人才优势,以技术出资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湖北投资兴建企业70余家,投资5亿余元,累积转化科技成果百余项。(www.xing528.com)
学校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直接为学科建设服务,逐步形成了“院系项目→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院系项目”这一具有武大特色的科技产业发展循环链。十多年来,先后依托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武汉吉奥、泰通、卓越公司建立“863国家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依托武大巨成加固实业有限公司组建了“武汉大学检测与加固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已成为孕育原始创新能力的源头和高层次创新团队的培养、锻炼基地。学校组织参加了第一至第十四届深圳国际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历次交易会上我校签订的合同总额在全国高校中均名列前茅,共获优秀组织奖14次,优秀展示奖11次,优秀成交奖3次。同时还组织参加了上海工业产品博览会(2005—2012年),多次获教育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组织奖”。各类交易、洽谈活动,不仅很好地推介了学校的科技成果,还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