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一大批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马协型”杂交稻米部分品种已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一大批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合校以来,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南流域水电开发等重大水电工程研究项目,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电工程结构计算仿真、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等关键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了水电站的实时、动态和高精度的监测与安全保障。在治水之路上,武汉大学的“大禹们”探索出立体生态治水的“绝招”。水利水电学院茆智提出的“三道防线”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全国之先河。污淤泥研究中心杨国录独创的“泥沙聚沉剂及泥水分离技术”可实现污淤泥不出河湖就地治理,废物变成可再生资源,在武汉沙湖、东湖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命科学学院于丹团队20年坚守梁子湖,通过生态方式改善净化水质,种植几十万亩水草,与天然水草一起形成覆盖湖底八成区域的“水下森林”,使梁子湖成为长江中下游水质最好的湖泊,在国内外树立了一面生态治理湖泊的旗帜。

汶川大地震中,我校的测绘遥感技术在抗震救灾、搜寻失事直升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德仁团队绘制的唐家山堰塞湖三维地形图为解除堰塞湖危机赢得了宝贵时间。2011年,“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打上了武大的印记。2012年,“北斗”完成亚太地区全覆盖,武大科研人功不可没。在“北斗”精密定轨和卫星数据处理方面,武大团队承担了大量科研任务,通过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手段,在北斗卫星数据处理方面精益求精,攻克了导航卫星在精度、可靠性可用性方面的难题。“子午工程”通过验收正式运行,武汉大学在其中承担了武汉MST雷达、武汉激光雷达和武汉大学节点站建设任务,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空间天气计划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联结作用。(www.xing528.com)

我校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在湖北、河南、广西、河北等省产粮区得到试验和推广,抗SARS病毒多肽药物研究在抗击“非典疫情流行期间快速启动并卓有成效。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研制的“马协型”和“红莲型”杂交水稻,打破了传统杂交水稻单一细胞质来源,实现了中国杂交水稻由单一细胞质来源向多样化的跨越,有效防止了单一细胞质来源可能带来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的后起之秀。“马协型”杂交稻米部分品种已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