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学校从2004年开始,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全面推进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改革。围绕这一新的改革举措,学校全面按照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类人才”标准重新调整培养目标,重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过程,切实推进硕士研究生的宽口径、个性化和分类培养,强化实践训练,着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硕士生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为深化学制改革,学校从2012年开始在大多数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中分别推行以三年制和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部分基础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也由三年改为四年,同时相应修订两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培养模式的并行发展。
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中,一方面公共课教学着重培养研究生英语方面的应用能力,通过专题讲授增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和吸引力与感染力。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时,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设置3~5门学科通开课,注重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涉及交叉学科内容的研究性课程,扩大选修课程比例,体现课程设置的弹性。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精选、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推行一门课程由多人讲授的方式,解决课程门数过多、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以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为依托,课程建设突出强调专业学位案例教学的比重,启动知识要点讲授与案例教学结合为一体的专业学位精品课程建设,将行业前沿讲座作为必修课程进行规划;在实践培训中,在校外和行业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在校内建构实训平台;同时开展专兼职专业学位导师遴选。诸多举措加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行业性、职业性和应用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日趋成熟。
2.多元化贯通式培养方式改革深入实施
贯通式培养是将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按相应要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的一种培养方式,它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有利于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合校之初,学校就有与当时三年制为主的硕士生学制相适应的硕博贯通式培养方式——“2+3”硕博连读。这种培养方式是在硕士生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对有突出科研成果、研究能力较强的硕士生进行严格遴选后,让其提前一年攻读博士学位。
2004年,学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全面推行以两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从2007年开始,在推行“2+3”硕博连读培养方式的同时,大力推行“1+4”硕博连读改革方案。“1+4”硕博连读生是从新入学的硕士生中遴选出具备条件的连读学生,经过一年的考察和两次遴选后,成为正式的博士研究生,并享受普通类博士研究生待遇。
2012年,学校首次在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门类启动“直接攻博”的培养方式,共有16人成为首批直博生。直博生的申请者为学习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直博生资格的取得采取申请制,通过资格审查和复试考核的申请者即可录取为直博生,并在入学后享受普通类博士研究生待遇,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1+4”、“2+3”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并存的多元化贯通式培养模式,每年有30%~40%以上的博士生指标用于招收硕博连读生。多元化贯通式培养模式已成为学校博士生培养的重要途径。(www.xing528.com)
3.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体系的重大变革,目的是打破原有研究生教育的“一考定终身”、激励不足、权责不对等、过于僵化的制度体系,建立新的权责对等、动态管理、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实行以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从而形成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为教育部确定的17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从2007年开始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由研究生基本奖学金、“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助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组成:80%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定向、委培生)和100%(2008年调整为90%)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含定向、委培生)都能够得到现有学费全额或一半的基本奖学金资助;85%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100%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还能得到三类每年3000~1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资助;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优秀奖学金和各种专项奖学金的资助。
2010年,学校对研究生奖助金政策进行了调整,大大提高了奖助面和奖助力度:100%的全日制博士生获得一等基本奖学金(相当于免交全额学费),并获得每学年额度为12000元的助研助学金;100%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获得每学年额度为3000元的助研助学金(基本奖学金的比例和额度保持不变)。
2010年11月,学校调整“1+4”硕博连读研究生及四年制博士研究生的奖助金标准:“1+4”硕博连读生(全日制非定向)第二学年全部获得一等基本奖学金,普通奖学金由每学年3000元提高到12000元;实行博士四年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全日制普通非定向博士生第四学年仍享受前三年的奖助金发放待遇,即获得基本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6000元)和普通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2000元)。
2012年10月,为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学校在原有奖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次大幅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额度:100%全日制普通类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获得一等基本奖学金(全额学费),全日制普通类博士生每学年普通奖学金额度由原来的12000元增加到18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基本奖学金比例由原来的35%提高到60%,100%普通类硕士生获得每学年普通奖学金的额度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调整后的政策从2013年开始实行。
为强化导师的资助与指导责任,学校要求博士生导师为招收的博士生提供一定数额的科研津贴(招收硕士生免交科研津贴)。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科差异和特殊情况,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培养资助基金,用于资助人文社会学科、理科基础学科、医学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等部分博士生导师提供给博士生的科研津贴。学校还对研究生奖助金实行动态化管理,通过对研究生年度表现的全面考核,确定下一年度所获资助的类别与数额。
学校通过平稳过渡和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牢固建立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院系和学校都从中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