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强化优势、扶持特色的工作思路,学校在国家“211工程”三期和“985工程”三期的支持下,选择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特色鲜明、有发展潜力的学科,进行重点投入和建设,以巩固学校发展基础,扩大学校的竞争优势。除对国家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之外,学校对申报获批的省级重点学科和遴选出来的校级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了重点学科建设的梯级结构。
1.三期“211工程”建设重点
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均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新武汉大学通过强强联合,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图书馆学等20个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2—2003年,根据国家“211工程”部协办[2002]02号文件《关于做好“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立项审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组织编制了《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复同意后开始实施“十五”“211工程”建设计划及安排。“十五”“211工程”建设总投资339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1300万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500万元、财政部安排3500万元、教育部安排43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1300万元。“十五”“211工程”建设重点完成三大任务: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20个学科:(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2)中国文明进程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3)现代传媒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5)当代国际法与中国法治现代化,(6)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与经济全球化,(7)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研究,(8)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9)低维功能材料和亚微结构表征,(10)电源、生物材料与超灵敏检测,(11)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12)病毒的感染与控制,(13)植物与动物的发育生物学,(14)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15)现代电力生产与电力系统,(16)无线电探测与通讯技术,(17)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上软件工程,(18)测绘科学与空间环境监测,(19)遥感科学与技术,(20)人类高发重要疾病的基础与临床。此外,重点建设了2个校内公共服务体系项目: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和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保障服务体系。
2008年,根据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学校统筹制定了“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211工程”三期建设总投资31776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7000万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5710万元、财政部安排11290万元),自筹资金14476万元,其他资金300万元。在总投资中,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的资金17876万元,用于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资金4800万元,用于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9100万元。“211工程”三期建设确定了三项主要任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5个)、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2个)、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有:(1)哲学创新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汉语言文学传承创新与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建设,(3)社会转型与中国大众媒介改革,(4)新资料整理与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研究,(5)世界历史整体发展中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研究,(6)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7)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与金融发展研究,(8)构建和谐世界的国际法与中国法,(9)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10)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11)泛在环境下信息资源集成与服务创新研究,(12)数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3)低维与人工微结构系统物理性质研究,(14)食品、疾病、环境检测的化学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研究,(15)面向农业、医学和环境重大问题的生物学研究,(16)发电厂与电网安全经济清洁运行,(17)可信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18)近地空间和海洋环境监测与研究,(19)地理信息技术与资源环境分析应用,(20)水(能)资源高效利用与安全,(21)现代测绘基准与空间信息探测技术,(22)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技术,(23)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24)恶性肿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5)口腔常见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队伍建设项目。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图书馆数字化文献保障服务系统,综合服务信息平台。(www.xing528.com)
2.“985工程”三期建设重点
2001年2月13日,学校正式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2001年11月,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契机,学校根据学科论证与建设规划,启动了“985工程”一期建设,国家投入专项资金4亿元、学校自筹4亿元,重点加强20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一批国家级研究平台(基地)和一批新兴交叉的研究机构的建设,集中财力重点投向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文社科领域;同时,重点投资建设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纳米材料加工、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等一批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基地,投资总额达2.6亿元,使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2004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关于做好“985工程”二期建设规划项目》的精神,为响应国家巩固“985工程”一期建设成果,并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基础,使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的要求,学校启动“985工程”二期建设。“985工程”二期建设中,中央专项投入建设经费5.0亿元、湖北省和武汉市配套经费0.5亿元、学校自筹经费3.5亿元,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3个)为载体,通过调整和重组科学研究资源,积极组建了一批高水准创新平台与创新基地,形成了一套创新平台与创新基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产生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2010年,国家启动“985工程”(2010—2013年)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新一轮“985工程”建设由“分期建设”调整为“长期规划、动态管理、分段实施”,突出改革创新,以改革推动“985工程”的全面建设。学校充分吸取“985工程”二期建设的经验和不足,调整建设思路,制定了“985工程”建设(2010—2020年)“八大建设工程”,分阶段实施“22项计划”。根据《武汉大学“985工程”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年)》,学校还制定了《武汉大学“985工程”建设规划(2010—2013年)》和《武汉大学“985工程”改革方案(2010—2013年)》。“985工程”(2010—2013年)建设”中,国家投入专项资金8亿元,建设目标是:重点打造1~2个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2~4个国际知名学科(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学科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引进和造就一批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新增院士2~3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4名,新增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一批跨学科的战略性创新平台(基地)和教学科研公共平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产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进一步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