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师资队伍强大,实力雄厚,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

武汉大学师资队伍强大,实力雄厚,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师资队伍起点之高、实力之强在国内高校比较少见。到2000年,测绘科大师资队伍形成了“四世同堂、风流尽显”的良好局面:老一代科学家高瞻远瞩、治学严谨;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跨世纪的一代优秀青年人才日臻成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影响卓著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武汉大学师资队伍强大,实力雄厚,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

测绘科大建校初期,集中了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等高校大部分测绘专家和师资,其中包括一级教授5名、二级教授1名、三级教授7名。教师之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最早的专门委员和学部委员、前同济大学校长夏坚白,著名航测专家、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王之卓,著名教育家、土木工程学家、前北洋大学代理校长金通尹,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华南工学院副院长陈永龄,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原同济大学测量系主任叶雪安,著名测绘学家、前清华大学土木系主任李庆海以及著名测绘专家纪增觉、顾葆康、陈健、崔希璋、周江文、黄继渼、万遇贤,物理学家郑昌时、颜承鲁,数学家马文元等,此外还聘请苏联著名大地测量学家阿格罗斯金任院长顾问天文大地测量系、工程测量系顾问,聘请苏联航测专家伊里英斯基为航测与制图学系顾问。学校师资队伍起点之高、实力之强在国内高校比较少见。

建校初期,学校即制定了“关于培养、提高师资的方案”,一方面派出大批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校进修,另一方面聘请一批苏联专家来校讲学,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宁津生、毋河海、冯文灏、陶本藻等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学校恢复重建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此时教师队伍的明显断层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加速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充分发挥校内老教授、老专家的作用,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同时创造条件,有重点地选送青年教师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4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及生产单位去进修、留学、短期工作或合作科研。到1990年,学校共培训教师395人,其中国内培养307人,国外培养88人,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其中陈永奇、李德仁、张祖勋、周忠谟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九五”期间(1996—2000年),青年教师纷纷脱颖而出,他们学术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基础扎实,善于通过出国留学、访问和短期工作等各种渠道,汲取国内外测绘学科发展的精华,掌握现代测绘科技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发展。其中,百余人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副教授;龚健雅、郭仁忠、李建成、刘耀林等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龚健雅经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受聘为我国第一批特聘教授,1995年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建成、赵少荣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一大批青年教师获得各类资助和各种奖励。第四代学术带头人已崭露头角。(www.xing528.com)

到2000年,测绘科大师资队伍形成了“四世同堂、风流尽显”的良好局面:老一代科学家高瞻远瞩、治学严谨;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跨世纪的一代优秀青年人才日臻成熟。这几代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测绘学科向前发展。

至2000年7月,测绘科大全校共有教师62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3.3%。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委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6人,有15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或获得荣誉称号,7人被国外7所著名大学聘为兼职或荣誉教授。

经过这支优秀师资队伍的共同努力,测绘科大在测绘学科及一些相关学术领域群峰并起,在全数字化摄影测量、遥感影像信息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空间定位技术、3S集成的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地理重力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技术、精密工程测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迅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有的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关注和充分肯定。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影响卓著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