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校就是全国为数不多能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研究生教育恢复之后,成为最早的研究生培养包括博士生培养的基地之一。并获得国内最早一批博士后流动站的资格。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合校前在读研究生总数达1700多人,其中博士200多人。近20年来,向社会输送了毕业研究生近3000人。到1999年,已有硕士专业点29个,博士专业点10个,博士生导师51人。此外还建立了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准在6个工程领域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并且在部分学科建立了本硕连读制度。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壮大,学校于1985年成立了研究生部和研究生部党总支,统一管理全校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思想政治教育、毕业分配与经费等工作。研究生培养工作开始的几年,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培养急需的教师、科研人员。从1985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展了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等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培养工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类是学术型的,为博士生提供合格的生源,培养教学和科研岗位所需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的,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
为提高研究生质量,对硕士研究生坚持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从1984年开始,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四次调整和更新,公共学位课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学位课按二级学科设置,注重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拓宽基础和加强应用。1994年的最新一次课程设置修订,系统地开出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公共课和近500门学位课程与选修课程。(www.xing528.com)
在1966年之前,招收的研究生没有授予学位。1981年国家建立了学位制度,学校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1981年首批具有授予权的硕士专业8个,博士专业5个,博士生导师6人。经过发展,研究生专业分布在力学、土木水利、电工、动力、计算机、机械、管理等学科,在10多个研究方向上培养研究生及学位授予工作,其后的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学校在工业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数学、固体力学等38个专业领域授予硕士学位277人,在高电压技术、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等10个学科专业授予博士学位29人。
学校研究生教育坚持智育高层次与德育高层次的有机统一,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多模式、多类型培养研究生,坚持培养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成果产源基地相结合,收到了显著成效。学校从1985年开始实施面向生产单位培养工程类硕士生,研究生学位论文20%以上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有75%以上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为满足水利电力建设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先后与东北、华东、华中网局和部分省的水利、电力部门、科研院所及高校联合建立了“产、学、研”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毕业研究生普遍获得好评,一批研究生已成为各条战线领导骨干、技术骨干和企业家。如1981—1995年期间留校工作的120名研究生已有63名晋升为教授,22名已成为博士生导师,5名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名获国家特殊津贴。5人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受到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表彰。1994年水利部机关评选出十佳杰出青年,其中2名是学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全国在1994年、1995年两年评选出的20名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学校有3名。1997年学校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前四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并达到A等。1999年研究生部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作为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水电类高级专门人才,而且在人才培养类型、培养模式上都进行了许多探索,为国家工科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