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师资队伍发展与教学改革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师资队伍发展与教学改革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大复员初期,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是乐山时期艰苦的环境使得一部分教员或离职或去世;二是抗战胜利后,一部分教师受聘于其他大学。为解决师资不足,周鲠生校长亲赴美国招聘贤才。到1948年,教师达297人,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2人,讲师50人,助教81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状况。学校在充实师资力量的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进行了诸多改革。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的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师资队伍发展与教学改革

武大复员初期,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是乐山时期艰苦的环境使得一部分教员或离职或去世;二是抗战胜利后,一部分教师受聘于其他大学。1946年,全校专职教师共计198人,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6人,讲师35人,助教55人。为解决师资不足,周鲠生校长亲赴美国招聘贤才。到1948年,教师达297人,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2人,讲师50人,助教81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状况。

这一时期,武大云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其中,吴宓、刘秉麟、杨端六3人为部聘教授。有国内外著名的国际法学和外交史专家周鲠生教授,有作为“联合国教育文化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桂质廷教授,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查谦教授,有膺选为中央政府大法官的燕树棠教授,有荣获美国哈佛大学“威尔士奖金”的张培刚教授,有被称为“国宝人师”、桃李满天下的张镜澄教授。此外,刘永济、刘博平、黄焯、袁昌英、李剑农、方壮猷、万卓恒、刘乃诚、李浩培、刘经旺、戴铭巽、曾昭安、李国平、李华宗、吴南薰、梁百先、邬保良、叶峤、钟兴厚、高尚荫、钟心煊、石声汉、叶雅各、赵师梅、俞忽、余炽昌、周则岳等蜚声学术界的教授仍留在珞珈山执教。

学校在充实师资力量的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进行了诸多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第一,注重课程质量,严格区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并酌减学分,将部分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使必修课少而精,克服了课程设置上的庞杂现象。第二,注重应用专业的训练,将原来的一、二、三年级以基础课为主改为一、二年级以基础课为主,从三年级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并增加选修课和毕业实习等。第三,统一公共课教学。学校规定了5门公共课,体育不计学分,但体育不及格者,不得毕业。第四,增强课程设置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例如中文系增设了近代、现代的小说和戏剧以及外国文学方面的必修课,历史系增设了地理方面的必修课。第五,增加课程数量。如1946年的课程设置,化学、土木、机械、矿冶、电机等系一年级必修课达10门以上。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的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www.xing528.com)

教材建设方面,在物价高涨、局势动荡的形势下,学生除继续使用由乐山运回的教材外,学校还克服困难出版印刷了本校教师自编的38种新教材,如程千帆的《古代文学源流论略》、梁园东的《中国上古史考释》、刘乃诚的《比较政治制度》、周鲠生的《战争罪犯审判与国际法》、蒋思道的《刑事诉讼法要论》、王昌华的《检察实务讲义》、萧文灿的《近代代数讲稿》、夏振东的《空间解析几何》、熊全淹的《微积分学》、孙本旺的《hieuT空间中域性变换论》、萧君绛的《行列式论与矩阵论》、夏宗琦的《高温测量学》,以及校外著名学者论著,如王亚南的《中国经济原论》和《政治经济学史大纲》、吴大任的《黎曼几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