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入侵中国15年间,学校除遭受日军飞机轰炸、抢占财物、杀害工友的直接损失以外,因战争所蒙受的间接损失更为巨大和惨痛。其中,耗费迁校、复校经费共计国币39亿元;耗费修建防空疏散工程经费共计国币213.7万元;耗费修建乐山校舍及缴纳租金经费共计国币3927519元;耗费收容战区学生培养经费共计国币759408元。
抗战爆发以前,学校从未发现中青年教师病逝于教习的现象,在校学生也很少死于求学期间。日军入侵中国后,学校被迫西迁,由于战争阻隔,日军轰炸,交通中断,物价高涨,营养不足,缺医少药,居住卫生条件恶劣,使师生的精神和肉体遭受极大的损害。据不完全统计,1931—1946年,学校因贫病而死亡师生共计84人,其中,中青年教师8人,学生76人。1939年学生病逝14人,1941年学生病逝11人,1942年中青年教师病逝2人、学生病逝11人,1943年学生病逝16人,1944年学生病逝6人、中青年教师病逝3人。尤为惨痛的是8位病逝的教师中,年龄最小的仅35岁,最大者仅52岁。其中,年仅41岁的吴其昌教授,是梁启超的关门弟子,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国学者,“九一八”事变后,曾率全家到南京哭陵绝食,要求蒋介石发兵抗日。年仅48岁的郭霖教授,是机械系主任,曾为中国设计第一艘潜艇。年仅43岁的黄方刚教授,是著名爱国教育家黄炎培的长子、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病逝的76位学生,年龄都在22岁左右。其中,一年级26人,四年级5人,还有苦读4年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多人。(www.xing528.com)
总之,乐山八年,是武大发展史上办学环境最为艰苦的时期,面对日机轰炸,物价猛涨,缺医少药,贫病交加,住破庙,睡通铺,吃“八宝饭”而弦歌不辍,科研成果被载入史册,办学成就被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武大在乐山八年铸就了独特的“乐山精神”,校长王星拱、教务长朱光潜、训导长赵师梅以及杨端六、吴其昌等众多名师、学子的乐山言行,是“乐山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们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办学精神,他们坚强不屈、爱国爱校的民族精神,他们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他们兼容并包、崇尚学术的科学报国精神,成为武大日后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