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大西迁乐山,历经艰辛20多天,成功开学上课

武大西迁乐山,历经艰辛20多天,成功开学上课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3月10日,第一批办理迁校的教职员10余人由武汉出发,4月2日抵达乐山,8日起开始筹备及修缮工作,经过20多天的多方艰苦努力,一切大致就绪。4月29日,抵达乐山的师生正式开学上课。这次武大西迁乐山,师生员工及家属共计1200余人,转移图书仪器设备共计1000多箱,笨重的设备及私人物品租汉口怡和商行保存。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由于中日国力悬殊,加上国民党政府消极、片面的抵抗政策,继华北沦陷后,1937年12月17日南京陷落。此后,日军由南京、芜湖、镇江分三路北上,于华北南下,构成进攻武汉的包围圈。1938年初,武汉已成为被日寇三面包围的孤岛,岌岌可危。

在武汉形势日趋恶化的情况下,1937年底,学校开始将部分重要图书和仪器设备运往宜昌五龙暂存。1938年1月,学校派杨端六等教授先期入川考察,寻找合适的迁校校址。经杨端六等教授多方考察,认为四川乐山最为适宜,理由有六:一是该处尚无专科以上学校设立;二是地处成都之南,水陆交通便利;三是生物、矿物以及产蓄丰富,可资研究,以备开发;四是民情风俗颇为朴素,而文化程度亦不低于其他大城市;五是公私建筑物颇多,其破旧者加以修缮,即能利用;六是地方深入内地,不易受敌机之威胁,学生可以安心读书。

1938年2月21日,学校召开第322次校务会议,议决迁校问题,商请教育部将一、二、三年级学生暂迁四川乐山,并于暑假后酌情再迁贵阳,四年级学生仍留珞珈山结束学业。迁校方案获准后,同月,推定杨端六、邵逸周、方壮猷、刘乃诚、曾昭安、郭霖、叶雅各等教授组成迁校委员会,杨端六为委员长,并决定在宜昌、重庆两地设立迁校办事处。在乐山官绅士民的支持下,迁校委员会很快勘定以乐山城内的文庙、龙神祠、三清宫、李公祠、火神庙及乐山县财委会、三育中学、进德女校部分余房及城外观斗山、露济寺等处房屋作为校舍。3月10日,第一批办理迁校的教职员10余人由武汉出发,4月2日抵达乐山,8日起开始筹备及修缮工作,经过20多天的多方艰苦努力,一切大致就绪。

学生西迁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分批乘轮入川。一、二、三年级学生共699人,学校发给每人15元旅费。4月29日,抵达乐山的师生正式开学上课。兹将一、二、三年级到达乐山注册人数列表如下:(www.xing528.com)

国立武汉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1938年到达乐山注册人数统计

7月15日,迁校工作基本完成后,迁校委员会宣布解散。这次武大西迁乐山,师生员工及家属共计1200余人,转移图书仪器设备共计1000多箱,笨重的设备及私人物品租汉口怡和商行保存。教育部拨付迁校费3万元,由于学校精打细算,因陋就简,实际只用2.7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