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垮恭亲王后,慈禧又操纵皇帝调转枪口,对准了之前一直鼓噪对法开战、抨击恭亲王的清流党人。晚清政坛中,以李鸿藻、张佩纶为首的一批科举出身的官员相互声援,自诩清流,弹劾权贵,为人所忌惮,奕䜣去职后,他们也未能保住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到了现在,李鸿藻和翁同龢两位清流党“大佬”因为奕䜣出局,连带被赶出中枢军机处;清流党后起之秀中,船政大臣张佩纶在福建马尾港戒备松散,致使福建水师被法国海军击溃,张佩纶也因此被革职、发戍新疆,而他的好友、同为清流党健将的张之洞则因调度两广有方,起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从此平步青云。张佩纶的外放削弱了京师清流党的力量,而张之洞虽为清流党但亦与慈禧关系亲近。因此,从两派斗争中受惠的,唯慈禧一人而已。
慈禧坐收渔翁之利,离不开她对皇权的操纵,同治帝逝世后,继位的光绪帝也逐渐成年,慈禧不得不宣布光绪帝完婚后撤帘归政,但其对朝政的影响力丝毫不减,例如,光绪帝虽有权批阅奏折,可是,批阅后必须将奏折连同自己的意见交给慈禧过目,这就是“事后汇报制度”。由此可见,慈禧乃是清帝国的“隐形君主”。她干预光绪帝决策时表现出的权力欲,也使得“母子”二人关系日趋紧张,矛盾终于在戊戌年全面爆发出来。
中法战争后,清廷积极致力于发展海军,慈禧亲信、直隶总督李鸿章在维持淮军的陆军之外,另外精心挑选将佐和兵士组成海军,这就是清廷所倚重的北洋舰队(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成军)。无奈,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李鸿章的海陆军精锐几乎全军覆灭,李鸿章本人也在一片叫骂声中交出权位,取而代之的,则是慈禧另一位亲信——王文韶。(www.xing528.com)
甲午战争对清廷的震动不小,之前一直被抑制的清流党借机崛起。此时,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依靠对李鸿章北洋系的攻击,得以迅速崛起,一度有掌控中枢大权之势。这自然是慈禧不愿看到的,所以她一方面将翁同龢的政敌荣禄调任直隶总督,同时命其掌握新军,另一方面则将之前遭打压的恭亲王重新抬出来参与总理衙门的工作。几番起起落落,恭亲王虽早已不复往昔的锐气,但制衡翁同龢仍绰绰有余。这是慈禧的又一着妙棋。恭亲王病逝后,新培养的刚毅等人又缺乏城府,眼看无得力人选压制翁同龢,慈禧干脆将其革职,永不叙用,这便又给清流党沉重一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