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不学”,乃是客观事实。入宫之前,西太后识得一些文墨,但并不熟悉官文撰写作,至于日后的洋务事业,更是知之甚少。
可是,慈禧似乎运气很好,她还在嫔位的时候,就为咸丰帝生下了他唯一的皇子,即后来的同治帝。母以子贵,恰逢其时地生育皇子后,慈禧连晋两级,进为贵妃。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逝后,慈禧被尊为太后。凭借太后的身份,她得以利用皇帝的名义操纵朝政,实现政治野心。可见,慈禧施展权术的前提,是她已经拥有了皇帝生母的身份,皇帝幼小,母亲协助其治理国家,名正言顺。这便为她日后由后宫走向庙堂铺平了道路。
但是,咸丰帝弥留之际指定的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成了慈禧扩张权势的拦路虎。为此,她不得不团结咸丰帝的皇弟——恭亲王奕䜣,双方内外联合,在返回北京途中将肃顺等一网打尽。“好风凭借力”,有奕䜣的配合,慈禧先胜一局。在扳倒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集团后,慈禧得以垂帘听政,如愿以偿,而奕䜣也凭借之前同英法等国订约时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成功获得议政王的头衔,总揽内政和外交。
初尝甜头的慈禧并未像多数人那样急于改弦更张、树立自己的权威,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清廷的权力格局。恭亲王继续掌握新设立的权力重心——总理衙门,而之前为肃顺所提拔重用的曾国藩与左宗棠等汉族大员也未受政变影响,继续指挥大军进攻江南的太平天国残余势力。
利用这一难得的过渡时期,慈禧逐渐掌握了清廷权力运作的机制。作为权力欲旺盛之人,她并不满足于既有成果,而是静静等待着扩张权势的良机。随着同治帝渐渐长大成人,自主意识萌发,他与恭亲王奕䜣在内政上出现了摩擦。慈禧暗中加以诱导,先利用这对叔侄的矛盾给恭亲王沉重的一击,借皇帝诏令剥夺了他所有的头衔,但是,在发现恭亲王的去职导致总理衙门运转瘫痪后,慈禧随即又假作宽仁,恢复了奕䜣之前的职务,但并未恢复其议政王的头衔。(www.xing528.com)
被慈禧这样一敲打,恭亲王多少有些收敛,但是,他的仕途挫折远没有结束。中法战争期间(光绪九年至十一年,1883—1885年),恭亲王领导下的总理衙门决策时对于战和举棋不定,导致越南战事受挫。弹劾恭亲王的折子随即像雪片一般飞来,其中以日讲起居官右庶子盛昱的攻击最为尖锐,他认为奕䜣等“无知人之明,用所非人,致使前线失利”。一时间,朝廷内部的气氛又紧张起来。
官员们对恭亲王的攻击,正中慈禧下怀。这一次奕䜣可没有上次那么走运了。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由于盟友东太后与得力助手文祥先后离世,奕䜣已经丧失了反制慈禧的力量,此时只有听天由命,在不甘的谢恩声中被夺去一切职务,赋闲在家。从此,奕䜣再无政治进取的朝气,即便甲午战争后期又被召回中枢,也无法消弭内心的颓丧。
至于取代恭亲王执掌总理衙门和军机处的人选,早被慈禧圈定,那就是她的妹夫醇亲王奕䜣 与另一位皇室宗亲礼亲王世铎。二人庸碌无为,性格也不如奕䜣那般棱角分明,这正是权力欲旺盛的慈禧喜欢的。此时,清廷中枢事实上已被慈禧完全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