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事件有了戏剧性的反转。
本来徐致祥一伙人是要以“贪慕虚荣、大搞面子工程”的名义来攻击张之洞的,但经过有关部门一番调查之后发现,张之洞只是在用人上小有瑕疵,这更加巩固了他作为改革先锋、洋务运动支柱之一的形象。但张之洞真的没有什么问题?这事还真不好说。
梁启超跟张之洞有过节儿。维新变法之前两人本来走得很近,但当慈禧太后表明反对变法的态度后,张之洞成了坚定的反对戊戌变法的一派。在晚清的政治斗争中,张之洞是“后党”,关键时刻,依旧以站队为先。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点评了清末从洋务到新政的诸位封疆大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和袁世凯。这些人都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中心人物,绝非流俗之辈。其中,梁启超这样比较李鸿章与张之洞:
十年以来,与李齐名者,张之洞也。虽然,张何足以望李之肩背?李鸿章实践之人也,张之洞浮华之人也。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不好名故肯任劳怨,好名故常趋巧利……至其虚骄狭隘,残忍苛察,较之李鸿章之有常识有大量,尤相去霄壤也。
说来说去,梁启超也只是骂张之洞太好名了。但李鸿章在世的时候,一门显贵,而张之洞家族有什么呢?张之洞的幕僚、晚清名士辜鸿铭曾说张之洞“殁后,债累累不能偿,一家八十余口几无以为生!”,《清史稿·张之洞传》也记载张之洞“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
张之洞在督鄂的十八年里,视武汉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大力施展湖北新政,后来居上,将原本落后的武汉打造成仅次于上海的洋务重镇。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枪炮,其质量与数量都在上海、天津之上。辛亥革命能在武汉爆发,乃至武汉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都与张之洞前期打下的基础有着莫大的关系。
近代史学者茅海建先生给了张之洞一个很有意思的评价,认为张之洞“毫无疑问不是那个时代最具实力的政治家,但又是最有远见的政治家”。
湖北乃至全中国需要的恰恰不是官,而是心怀天下的政治家。
【编者按】
张之洞从科榜探花、“清流”翘楚成为一名洋务干将,可谓“开风气之先”;其兴办的铁厂更是让汉阳有“东方匹兹堡”的美誉。就此来看,张之洞不愧是中兴名臣。而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的是,他为保卫大清帝国而兴办的湖北新军,日后却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为中国结束帝制,迈向近代做出了重大贡献,功在千秋。虽说是无心插柳,但张之洞也确实是个“心怀天下的政治家”。囿于时代和环境,张之洞在晚清官场上不得不卷入帝后党争,但这无法抹杀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功绩。
说起帝后党争,就不得不提起与张之洞同为晚清“清流”领军人物的翁同龢。翁同龢与张之洞一样,均是李鸿章的政敌,但是他的历史评价远不及二人。这又是为何呢?下篇文章我们将评价一下翁同龢的功过。
参考文献:(www.xing528.com)
史料:
1. 《大清会典》。
2.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张之洞公文函电稿》。
专著:
1. 李礼:《求变者:回首与重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2. 梁启超:《李鸿章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
3. 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4.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5. 雪珥:《国运1909》,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 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