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废统治,积极之后的不作为的历史大变局

废统治,积极之后的不作为的历史大变局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自责之后,道光帝似乎没有什么积极的作为。唯一的例外是徐继畬。因为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所以根本不会产生学习别人的欲望,没有欲望,就只能得过且过。然而,州县的催逼急如星火,关押拷打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此后的大清王朝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而两千多年帝国的命运,将在这场变局中走向终点。

废统治,积极之后的不作为的历史大变局

对于要跟“夷人”签订《南京条约》,道光帝一开始是非常不爽的,他愤愤不平:

览奏忿恨之至。朕因亿万生灵所系,实关天下大局,故虽愤闷莫释,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非仅为保全江浙两省而然也。该大臣[指耆英]等所称可救燃眉,是徒知救急于目前,未计贻忧于日后。

——《筹办夷务始末》卷五十九

那么,道光帝本人在骂完耆英等人“未计贻忧于日后”之后,是如何为日后打算的呢?他首先打算的是:自己割地赔款,无颜面对大清的列祖列宗,所以死后不再入太庙。这还算好,至少道光帝还知道自己要为战争的失败和屈辱的条约负责。不像以后的西太后,明明庚子国难是她一手造成的,结果她逃到西安后,居然厚颜无耻地从当地搜刮三千车珠宝,然后风风光光地回到北京,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去参加迎神庙会了。

不过,自责之后,道光帝似乎没有什么积极的作为。他没有选择像林则徐那样研究洋人的报刊、书籍,因此对天下大势依然一头雾水。而那些头上雾水相对少一点的官员,也都明哲保身,不置一词。比如,广东巡抚黄恩彤在《抚夷论》中提出,“该夷之船坚炮烈,断难力敌,亦无术破”,中国即使造炮制船,也是“万万不及”,“无制彼之术”。然而,他未曾建议朝廷效法西方造坚船利炮。林则徐虽然收集了外国的资料,但也只是交给了好友魏源,并没有向道光帝倡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因为他怕道光帝再说他利用洋人来恫吓皇上。最后是魏源在林则徐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了《海国图志》。

唯一的例外是徐继畬。道光帝让身为广东按察使的徐继畬编撰介绍海外情况的书籍,由此,徐继畬开始广泛收集海外资料,历时六年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完成《瀛环志略》一书。在《瀛环志略》中,徐继畬不仅详细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可惜,这个时候道光帝已经快到生命的终点了。这本书没有对道光帝产生任何影响——恐怕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道光帝自己都忘了。

因为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所以根本不会产生学习别人的欲望,没有欲望,就只能得过且过。道光帝曾指示各省督抚,“不可致生夷衅,亦不可稍拂民情。总期民夷两安,方为不负疆寄”。但是,可以想象,当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炮弹再次落在中国的领土上时,清廷使用的那些过时的观点和无效的政策,该是多么无裨于事和危险。

在道光帝的领导下,从鸦片战争结束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之间的十四年(后六年是咸丰帝在位,但是他继承了道光帝的无所作为),中国军队几乎没有任何变革,依然在用大刀长矛以及鸟枪抬炮,而西方英法等国的军事力量却在进一步增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普遍装备了米尼步枪、阿姆斯特朗炮和康格里夫火箭,单位投射效力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时英军的数倍。

除了外来的危险,清朝内部也已经岌岌可危。为了应付由鸦片战争和赔款带来的财政拮据,道光帝开始增加农民的税赋,致使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的日子本来就过得很贫苦了,哪里交得起更多的钱?然而,州县的催逼急如星火,关押拷打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总体而言,鸦片战争之前,道光帝因小失大,鸦片战争之后,道光帝只是对签订《南京条约》感到痛苦,却没有学习西方,以改革清军、提高清军作战效能。虽然几个沿海省份在19世纪50年代获得了一定的西洋武器,但是就连北京各旗的精锐“火器营”,对枪炮训练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弓箭训练。

制度的作用固然很关键,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国家领袖在历史进程当中的作用。

勤俭节约固然是美德,但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于能够轻轻松松“先赚他一个亿”的家族来说,勤俭不是最重要的。想要制定游戏规则,想要选对人、用好人,在潮起潮落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的不仅仅是盯紧自己家的钱袋子。而对于一名国家领袖来说,最关键的就更不是勤俭节约,而是战略决策能力,集中力量办成大事。19世纪鸦片战争的重锤,给了道光帝睁眼看世界的机会,清朝雄厚的家底也给了道光帝跟英国“掰腕子”的资本,只可惜他没有世界性的眼光,看不到发展的趋势,让清朝活脱脱荒废了十四年,直至更加严重的灾难到来。

道光帝或许到死也在疑惑,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何我们输了……

【编者按】

道光帝的这个疑问,恐怕也是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疑问。此时,这个古老的帝国还全然不知,这场规模不大的“夷人”入侵,竟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此后的大清王朝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而两千多年帝国的命运,将在这场变局中走向终点。本书的最后一篇,将见证大清帝国乃至中国古代帝制的终结。(www.xing528.com)

参考文献

史料:

1. [清]文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2. 蒋廷黻编:《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东方出版社,2014年。

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专著:

1.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2. 任复兴编:《徐继畬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 [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弗尼克·萨奈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周辉荣译、杨产新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注释】

[1] 据沈括梦溪笔谈》:“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1石为10斗,宋代1斤约为今640克,则1斗约为今5.9千克。而据北宋庆历年间的考试,步射“一石五斗以上七中为第一,一石二斗以上五中为第二,九斗以上三中为第三”;马射“弓一石以上八中为第一,九斗以上七中为第二,八斗以上五中为第三”。——编者注

[2] 宋代财政统计中,往往将官府所收到的各种货币赋税和实物赋税的数字单纯相加。《宋史·食货志》载:“凡岁赋,谷以石计,钱以缗(贯)计,帛以匹计,金银、丝绵以两计。”因此将各项数字相加,相应的单位就是“贯石匹两”。——编者注

[3] 东坝位于今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东,是明清时期防止胥溪河水患、保障漕运的重要水利工程。——编者注

[4]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8页另谓“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军费开支在3000万两左右”。——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