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林则徐与中国海军的建设

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林则徐与中国海军的建设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则徐意识到,中国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建军方案。可见他对西洋大炮,尤其是滑膛炮的细节有所研究。这些封疆大吏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仅仅视为要求通商,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鸦片战争的后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五口通商、割地赔款那么简单,它意味着西方现代文明试图全面压制中华文明的开始。

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林则徐与中国海军的建设

鸦片战争之后,凡是上过战场见识过英军坚船利炮的官员,都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林则徐意识到,中国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建军方案。他计划中的水师规模为“大船百只,中小船半之,大小炮千位,水军五千,舵工水手一千”。当然,只有船不行,船只是作战平台,还需要配套的大炮。林则徐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徐尝谓剿夷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即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束手,奈何奈何!

——《致姚春木王冬寿书》

那么大炮如何才能“得用”?林则徐认为,战舰上的大炮必须“铸法练兵,皆与外洋相同”,“其大要总在腹厚口宽,火门正而紧,铁液纯而洁,铸成之后,膛内打磨如镜,则放出快而不炸”。可见他对西洋大炮,尤其是滑膛炮的细节有所研究。

然而,那些没有亲身跟西洋坚船利炮打过交道的官员,很难理解中英之间的巨大军事差距,因而也不会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想法。他们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产生什么焦虑,反而都有一些莫名的乐观。

《南京条约》的签约代表牛鉴等人,在呈给道光帝的签约报告中说:“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条,虽系贪利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与其兵连祸结,流毒愈深,不若姑允所请,以保江南大局。”

福建巡抚刘鸿翱说:“臣莅闽四载,略识夷情,今之英吉利不同于前明倭寇。倭寇志在虏掠,英吉利志在通商。该国去中国八万余里,彼断不于八万里以外或有他图。彼亦知即有他图,亦断不能据守。”

广东巡抚黄恩彤在《抚夷论》中写道:“中国之所以控制而羁縻之者,惟在通商……其国中一切经费全资商税。其所以以兵犯顺者,非谋逆也,图复其通商也。”(www.xing528.com)

两广总督徐广缙也说:“驭夷之道,不外羁縻。”

这些封疆大吏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仅仅视为要求通商,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英国是要把中国纳入其全球体系,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渗透、改造中国,比如,强行打碎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和华夷观念。

鸦片战争的后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五口通商、割地赔款那么简单,它意味着西方现代文明试图全面压制中华文明的开始。而这些封疆大吏,都没有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以为只要能满足西方人通商的要求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且,有些官员虽然意识到了中英之间的军事差距,但是毕竟没有真正在战场上与英国人交锋,所以他们处理对外关系的思路,就是从传统中找方法,比如“羁縻”。问题是,羁縻对付那些文明程度落后的“蛮夷”有用,不代表就对英国等西方国家有用。

当然,清廷能不能吸取鸦片战争的教训,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取决于最高统治者,即道光帝的决定。但是,很遗憾,道光帝与努尔哈赤清朝创始人不同,他久居深宫,从未亲临任何战场,包括鸦片战争的前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道光帝令福建总兵达洪阿等人审问英军俘虏:

该逆夷中必有洞悉夷情之人,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属者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此次遣来各伪官……是否授自国王?抑即由带兵之人派调?着达洪阿等逐层密讯,译取明确供词,据实具奏,毋任讳匿。

——《筹办夷务始末》卷四十七

中英已经开战两年了,作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道光帝对世界的了解程度实在让人无语——他对敌人几乎一无所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