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一开,国内贸易立呈蓬勃发展之势,从月港扬帆出海的商人也骤然增多。到17世纪初,每年从月港出港的船舶多达300余艘。商船遍历东西洋的四个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也通过贸易转运港马尼拉、澳门和西爪哇的万丹与月港间接贸易,建立起以月港为中心,北起日本、南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贸易网络。
通过这个贸易网络,中国与世界贸易体系连接起来。中国出口的商品,小到天鹅绒、锦缎、面纱、挂毡、台布、椅垫、地毯等各色生活用品,大到钢、铁、锡、铅、铜等矿产资源,甚至“会说话、会唱歌、能变无数戏法的笼鸟”都被作为出口之物。进口产品有龟筒、西洋布、玻璃瓶等工艺品,有胡椒、木香、丁香、象牙等奢侈品,还有药品原材料等。
在众多贸易路线中,通过马尼拉将阿卡普尔科与塞维利亚相连接的这条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最为瞩目。这条航线为西班牙人所开辟,连接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与西班牙,是中国与美洲之间的主航线,也是当时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路线之一。
本来在明朝中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白银使用的普遍化,中国本地的银矿产出远远不够,形成了银贵物贱的局面。但随着这条航线的开辟,将美洲白银贩来中国所赚取的巨额利润很快吸引了活跃于这条航线上的西班牙商人,他们将大量白银运到菲律宾购买东方物品。同时,中国商船也为墨西哥银圆所诱,大量涌向马尼拉。
根据学者万明先生的研究,在隆庆五年(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的这七十多年里,通过马尼拉一线输入中国的白银多达7620吨。这种大规模的白银流动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使中国像一个巨大的旋涡,吸引其他贸易路线的白银向中国流动。比如当时从美洲运往欧洲的白银也辗转输入亚洲,其中大部分进入了中国。弘治六年(1493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世界银产量2.3万吨,美洲产量占了70%以上,西方著名历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其中至少有一半的白银流入了中国。(www.xing528.com)
隆庆开关为当时走入困境的商业经济和国家财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明朝的经济和国力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这次开海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和深远影响远不止如此。
随着白银的大量内流,中国国内的商业资本也日趋活跃,后世鼎鼎有名的徽商便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起来的。商业的繁荣也催生了一大批商业都会和中小市镇,东南沿海一带的福州、漳州、宁波、广州逐渐发展成对外贸易的商业港口,江南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也变得更加繁荣。
此外,明末以反矿监、反税使为标志的“市民运动”,思想文化领域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李贽的离经叛道、明末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商业领域生产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发展等,也可以说与隆庆开关带动的经济快速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