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接替突厥掌控了整个西域局势之后,随着吐蕃王朝的兴起,青藏高原孕育的部族开始向四周扩张,与大唐的冲突不可避免。从此,西域地区的主旋律演变为唐朝与吐蕃对西域统治权的激烈争夺。
事实上,吐蕃王朝是唐朝西南地区的主要边患,而唐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吐蕃连年进取,在吐谷浑多次打败唐军,并北连突厥侵入西域之时,唐朝仍然将王朝的主要精力放在东北进攻高丽。高宗咸亨年间(670—674年),安西四镇已经渐次易手,安西都护府也不得不退至碎叶。
到了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唐朝多次从吐谷浑进军,甚至打出了直捣吐蕃都城逻些的旗号,但均告失败。《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唐朝在四镇失守之后又开始谋求反击。仪凤四年(679年),天山地区的西突厥十姓部落联合吐蕃,意欲脱离唐朝控制。于是,西州都督崔知辩率军出击吐蕃,打败了多次在青海大败唐军的吐蕃将领,一举收复天山以南,重设安西四镇。这时安西四镇已经不止于过去镇抚地方之用,还不得不承担起隔断吐蕃、突厥两番,防范入侵的重要军事作用,之后武周于天山以北新置北庭都护府,吐蕃、突厥南北互通的渠道就此切断。
此时,就在唐朝与吐蕃战况胶着之际,东突厥势力又趁着唐朝边防相对空虚之际重新兴起;中原王朝内部也不安宁,平定徐敬业事变同样牵扯着唐王朝的精力。一些唐朝士大夫曾幻想不费大唐一兵一卒、单凭一项羁縻政策就能安抚西域,加之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事变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宣扬自己将“行乎三皇五帝之事”,于是主动弃置四镇,只留下当地部落贵族军队负责镇守。唐朝主动弃置安西四镇的后果,就是垂拱二年(686年)吐蕃乘虚而入,掌制了天山南麓的西域,也攻占了没有中央唐军驻扎的四镇。(www.xing528.com)
武则天在处理了李唐内部问题后,已少后顾之忧;这时的武后好大喜功,四镇落入吐蕃之手,也给了她炫耀武功的机会。长寿元年(692年),武周重新发兵进军西域,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率军征战四年,终于收复四镇。这时吐蕃在西域诸国的统治已历六年之久。武后已经不再相信羁縻政策能有效掌控西域,重新在西域驻扎重兵。自此,中原王朝紧紧地将四镇握在自己手中,结束了吐蕃控制西域的局面。随后的几十年内,吐蕃数次试图进攻西域,都以失败告终。
在此之后,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渐渐登上了中亚历史舞台,并且渐渐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的几十年里,吐蕃在与唐朝争斗时,又与大食渐渐发生矛盾,在三方的纠纷当中疲于奔命。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唐朝国势趋于极盛。天宝六载,唐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平大小勃律,在西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扬威西土,拂菻(拜占庭帝国)、大食等国都来与大唐相通。天宝十载,高仙芝率军与大食战于怛罗斯,大败而归,安西精兵元气大伤。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不得不调西域之兵回到中原,任由吐蕃接管整个西域。至此,唐朝国势走向衰颓,再也没有能力经营曾经的西部国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