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州人的效力:蜀汉政权的支柱与荆州人的抵抗

荆州人的效力:蜀汉政权的支柱与荆州人的抵抗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刘备以穷困入荆州,正是得到了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荆州人士的效力,才有了三分天下的资本。可以想象,这二十年来,荆州人早已成了蜀汉政权的支柱。同样地,处在“沦陷区”的荆州人也并未真正臣服于东吴的统治: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荆州人的效力:蜀汉政权的支柱与荆州人的抵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蜀汉众臣对东征的态度。

关于反对的声音,除了以上诸葛亮的“事后诸葛亮”和赵云的大段讲道理,有记载的还有益州从事祭酒秦宓曾阻以“天时不当”,此外便是《三国志·法正传》里的一句总括:“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

刘备的反应则是“一不从”:一概不听从。既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又完全忽视其他人的,难道刘玄德当了皇帝就变得刚愎自用了吗?很多史学家都是这样认为的,但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

一封来自江东诸葛瑾的书信就能说明问题。吴、蜀交兵前,孙权曾遣诸葛瑾向蜀汉求和。于是诸葛瑾写了一封信给刘备,主要内容自然是一些希望两国和平的套话,但其中有一句很值得注意: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

——《三国志》卷五十二《诸葛瑾传》

他说:“陛下(刘备)如果能收回怒气,听从我的建议,就马上决断东征之事,而不要再和你的大臣们商议了。”这话有些奇怪。

按照《三国志·法正传》里的内容,蜀汉众臣几乎都在反对东征,而诸葛瑾有着相同的目的,他难道不应该劝刘备多听谏言吗?怎么会反倒希望刘备一个人专断此事呢?

伴随这个疑问,我们再回过头来探寻先前《三国志·法正传》里的那句“群臣多谏”,却发现翻遍史书,除了诸葛亮、赵云、秦宓三人外,所谓的“群臣”再无一人可查。由此可见,刘备绝非很多人想象之中的独裁者——他的身后至少站着一群支持东征的人。从诸葛瑾的书信里,我们甚至可以窥见正在极力要求出兵的群臣身影,而诸葛瑾如此急切地要求刘备立决此事,无非在担心他们会左右刘备的想法。(www.xing528.com)

那么,这些劝刘备东征的“群臣”都是谁?张飞黄忠魏延马良、廖立、霍峻、董和……在史书中,这一长串名单里的人,本该具有发言权却选择了沉默,这无疑是荆州人士(张飞除外)最好的表态。

当年刘备以穷困入荆州,正是得到了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荆州人士的效力,才有了三分天下的资本。后来入蜀时,他带出的兵是在荆州招募的青壮勇士,为他出谋划策的是庞统、马良等荆州俊才,关羽留镇荆州的兵士也是在本地培养起来的……可以想象,这二十年来,荆州人早已成了蜀汉政权的支柱。如今荆州失守,在蜀地的荆州人士刚刚经历了父兄战死、妻儿离散、故土沦陷,作为哀兵的他们,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同样地,处在“沦陷区”的荆州人也并未真正臣服于东吴的统治:

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三国志》卷三十九《马良传》

事实证明,在东征之始,刘备派出的荆州人士代表马良一入武陵,那些平日里没有动静的“蛮夷渠帅”便纷纷起兵响应,扰乱荆州后方。甚至在刘备兵败后,零陵、桂阳郡等地依然还有人在顽强地反抗东吴的统治:

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

——《三国志》卷五十二《步骘传》

因此,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稳定军心的需要,素以“仁义”著称的刘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荆州人士的激愤而不顾的——这正是刘备执意东征的先决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