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天门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特大洪涝灾害袭击,市委、市政府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老区人民,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砥砺前行 , 硕果累累。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持续壮大。预计 2016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76 亿元,比 2011 年增长 74.5%;固定资产投资 401 亿元,是 2011 年的 2.4 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81 亿元,是 2011 年的 2.3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7 亿元, 是 2011 年的 1.9 倍。坚持一手抓增量、一手提质量,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1 年的 23.2:49.7:27.1 调整为15.8:50.8:33.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90 家,比 2011年增加 68 家,高新技术企业 22 家,新增 14 家。5 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产业列入省“十三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挂牌。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三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多次位列全省十强。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城区初步形成东湖、天门新城 CBD、世贸中心商务区“三大商业中心”。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五年来,累计投入 30 多亿元,加强城市道路、供排水、园林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体育中心、工人文化宫、革命历史纪念馆、妇女儿童中心、城市规划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一批公共场馆,档案馆、老年大学、民政事业园等正在建设; 打造了以陆羽故里园、东湖公园、东风干渠景观带为代表的一批生态人文景观;改造升级了城市老街、农贸市场、公厕、路灯、公交站点等一批民生设施。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进入最后验收阶段,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已通过多轮测评和暗访。城市框架得到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省级卫生城镇和省级宜居村庄。实施“绿满天门”行动,推行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获得“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大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完成荷沙线天门东段、天岳线、皂仙线等公路升级改造;实现了通村公路全覆盖和“村村通客车”;天门南站建成通车,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支线建设即将完工;完成汉江Ⅲ级航道升级,公铁水联运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坚持以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完成省级以上重点改革事项 102 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出台“金八条”“黄金十条”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爬坡过坎成效明显;组建了农商行,先后引进了汇丰村镇银行、湖北银行,规范发展了一批小贷公司,地方金融、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连续四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联系点, “华丰模式”全省推广、全国闻名。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一手抓天商回归,一手抓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共引进项目 466 个,其中在建 262 个,投产 162 个;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12.6%, 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23.1%。成功举办蒸菜美食节、天商大会、茶圣节等节会,提升了天门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已完成54 个贫困村出列、4.2 万人脱贫任务。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福利院提档升级,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呈现新风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 ( 居 ) 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夯实,城乡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市文化品质进一步彰显,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称号。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民主法治扎实推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 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及重大事项决策等职能进一步加强,专委会建设和代表工作取得新成绩。支持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老龄、关工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社科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有效发挥,党的群团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党管武装和双拥共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天门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成效显著,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www.xing528.com)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 的理念,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之以恒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 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六条禁令”,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和优化发展环境,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加强村组织干部专职化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纠风执纪治腐的高压态势,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2016 年,天门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支援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非常坚定之决心、非常迅疾之行动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展现出天门广大党员干部讲忠诚、讲奉献的为民情怀,令如山、纪如铁的军事作风,坚若石、韧比钢的顽强意志,人同心、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展现出天门人民顾全大局、大爱无疆的可贵品质,凝聚成为时不我待、奋力拼搏,建设“三乡宝地”的巨大动力。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改革发展实践,又一次证明:必须始终坚持坚定信仰、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融入大局中提升定位、负重奋进;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 保持定力。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用“第一力度” 抓“第一要务”,夯实发展底盘,积蓄发展后劲,奋力实现新常态下“换道超越”;必须始终坚持植根人民、团结奋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必须始终坚持务实重行、担当作为。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敢于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埋头苦干, 真抓实干,专业能干;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引领清风正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为加快天门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16 年抗洪救灾场景——情满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