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门市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

天门市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尔后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县展开。1986 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横向经济联合成为调整机构,挖掘潜力,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手段。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了横向经济联合。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

天门市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

农村改革成功,迫切要求沟通城乡流通,要求城市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对工业品科技的需要,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984 年 10 月 23 日,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明确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进一步清理“左”的思想影响,树立大改大变、改革必胜的坚定信念。尔后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县展开。这一改革是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环节,从多方面向前推进。

拆关撤卡,松绑放权。由于旧经济体制的束缚,绑住了企业手脚,给企业松绑放权已成为搞活企业的钥匙。1984 年 8 月,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当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劳动、工商、物价、物资、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调整和放宽了一些政策,讨论制定了天门县《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扩大集体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给企业在生产经营、干部管理、劳动管理、工资奖金分配等方面以更大自主权,批转了卢市药械厂“一包三改”和竟陵六一服装厂“招聘一个人 ( 厂长),搞活一个厂”的经验;在卢市区召开了简政放权、搞活企业改革工作现场会,使改革之风吹遍全县。

完善承包制,抓好配套改革。全县 ( 市)各工业企业在打破“铁饭碗”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1986 年至 1987 年,主要推行厂长 ( 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步调整和改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大力推行浮动工资、岗位工资、计时工资、结构工资等分配方式,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88 年至 1989 年, 推行招标、投标租赁经营、股份经营等办法,着重把工作重心放在对经营承包责任制的配套、完善和组织实施上。一是调整基数,全面实行二次承包;二是全面推行全员风险抵押,全市有515 家企业,强化了企业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三是加强审计监督等约束机制,建立了定期审计制度;四是积极试行股份制;五是大力推行改组联合;六是制定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坚持向内使劲,促进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意见》, 进一步完善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考核体系,对滚动承包、合同结账等问题作了明文规定,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强化企业管理,推进横向联合。1986 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横向经济联合成为调整机构,挖掘潜力,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手抓基础培训,一手抓检查评比,企业管理有了明显进步。全市通过省级管理升级验收发证的企业 6 家,地级的 7 家,创部优产品 3 个,省优 9 个,工业产品优质率达10.42%,比 1988 年的 6.95% 提高了 3.47 个百分点。全市企业广泛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共节电 258.3 万度,节煤 4465 吨,节原油 104 吨,增加产值 1897 万元,节省开支 246 万元,增加利润 168 万元。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了横向经济联合。据统计,全市有经济联合组织 4 个 ( 纺织机械群体、服装群体、纱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塑料花群体),有 346 家企业与全国 28 个大中城市、44 所大专院校 ( 科研单位)以及 28 个大中型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其中工工联合 240 家、工商联合 29 家、工科联合 48 家、工贸联合 27 家、中外合资 2 家。(www.xing528.com)

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在经济计划的编制、执行过程中,注重结构调整和倾斜政策,增强了计划的严肃性,使全市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物价部门坚持大的管理、小的放开, 积极推行商品标签规范化和开展物价信得过活动,为搞活经济和加强物价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物资部门在经营服务型上作文章, 用好计内物资,搞活计外物资,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需要;金融部门认真执行新的信贷管理办法,把大力组织存款,挖掘资金潜力,搞活资金融通,加速资金周转,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工作重点,保证了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合理资金需要;财政、税务等部门发挥经济杠杆职能,帮助企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审计、监察、土地管理、统计等部门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对经济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保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1986 年至 1989 年,全县 ( 市)在科技体制改革上认真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的战略方针,抓“星火计划”,为乡镇企业服务;抓科学技术向全社会渗透,引进开发实用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抓软课题研究, 为领导决策服务,科技工作的路子在探索中不断拓宽,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生产、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都有了新进展。以机械、水产种植、微生物研究为主体的科研所 ( 院)实行了由单一科研型转向科研生产结合型;技术市场瞄准实用技术开发,向社会传递科技、致富信息 2.6 万条,应用率达 25%;放宽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全县 ( 市)动员和组织 1250 名各类科技人员领办、承包乡镇企业 31 家,承包农田 45 万亩、牲畜防疫 55 万头、林果地 2700 亩,初步形成了“科技兴市”的气候。四年中,全县 ( 市)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30 项, 争取资金 ( 银行贷款)1290 万元。完成省级攻关项目 5 项,引进外事项目 2 项。项目数、贷款总额均居荆州地区之首。

1986 年至 1989 年,全 ( 市)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端正办学方向,在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全面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改革,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方面, 均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1989 年, 全市幼儿园发展到 44 所,在园幼儿 23631 人:小学发展到 766 所, 在校学生 197340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99.5%,小学附设初中班逐步减少,单设普通初中减少到 96 所,有学生 37869 人;普通高中调整为 8 所,学生 10943 人;农业职业中学从无到有,发展到 5 所,学生 1163 人;中专 2 所,学生 1123 人。全市普通教育质量在全地区再次夺魁,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 1898 人,创历史最高纪录。高考荣获荆州地区万人比、绝对数、个人总分、高分层人数四个第一名,全市扫盲 6320 人:教师培训工作再创全省先进,幼教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家教委授予“幼儿教育先进县 ( 市)”的光荣称号。马湾中学的业余体校被称为“培养乒乓冠军的播篮”,先后为国家输送胡小新、廖稳祥等 7 名优秀选手, 取得显赫战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