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解乡土史的贡献
在神奈川县的西南部有个专门从事乡土史研究的机构,即“足柄历史再发现俱乐部”,这个机构以当地有关禹王的调查研究为契机,从2007年起,开始编撰以当地的青少年为阅读对象的历史知识方面的课外教材和街道规划相关的参考书,以让年轻一代了解故乡。
该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2007年3月发行的册志《富士山和酒匂川》。之后,按照俱乐部初期活动的宗旨,该俱乐部就有关禹王信仰与富士山喷火、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这期间,作为活动的指针,最终成立了全国性组织的“治水神·禹王研究会”,作为全国性的研讨会,至今为止共计策划举办了四次“全国禹王节”(第四次中止),目前该研讨会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广泛性的社会活动之一。
活动超越了文献调查的范畴,并且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其为地区的活性化和地方史的重新认识做出了贡献。出人意料的是研究内容扩展到有关日本人的归属意识、日本文化特点的自我认识等领域,活动的展开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没有把文献作为唯一的依据,而是充分采纳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们见解的结果。
例如,在整理编撰《富士山和酒匂川》之际,在汇总有关禹王的数据时,进行了如“灾害史+治水、水利、水渠史+文化、风俗史+人类史+社会史+文明史”这种多视角的分析方法。尝试运用了多镜头、从四周、从远近照射的调研方法。
通过对当地风土细致入微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禹王史迹,追溯了禹王传说为何被更广泛传播的原因。当知道禹王是“渡来神”时,就追根溯源,调查了中国大陆的古代文化史。使当地与东亚产生自然的联系,《富士山和酒匂川》这本杂志从中发挥的作用也不能小觑。
令我钦佩的是,“治水神·禹王研究会”虽然致力于民间乡土史研究,但始终保持着实证调查的态度。首先是用科学的数据来证实历史事件的态度,其次就是对现场、现物的确认态度,最后是带着非被动的探求之心学习的态度,这三点是研究会的过人之处。我觉得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有乡土史再发现这个明确的目标,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其热爱故乡、以故乡为荣的那种强烈的自豪感使然。
培养一般性修养和公共意识
关于计划在广岛举办的第四次禹王峰会(2014年)中止的原因,前面已叙述过,峰会的策划书里记载了如下的目的:
“为了效仿治理好黄河水的夏禹王的伟业,修建了大禹谟,追忆太田川的历史,弘扬治水大业的精神”,通过这样简短的文字,把用文字铭记下来的情感传给后人,以达到强化佐东地区居民团结意识的目的。为了把活动的内容传播得更广泛,计划于平成二十六年十月在广岛(和平都市)举行禹王峰会,以便于全国拥有禹王碑的地方开展相互的交流,以及为寻找与民间层面的中国文化的接触提供某种可能。
关于赞颂禹王治水功绩有如下陈述:
能为彰显佐东地区的文化遗产做贡献。因为与事业相关,所以可以期待提高区域的魅力且加强地区居民的团结意识。通过继续传承“大禹谟”石碑的存在宗旨,提醒人们居安思危。过去的洪水灾害已是往事,不复存在,但现在也要有灾害可能发生的意识,提高防灾意识。在全日本稀有的“大禹谟”存在于我们所居住的佐东地区,是该地区的先辈防灾意识的薄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民间层面的日中文化交流的部分,就不能为佐东地区城镇的振兴做贡献。
今天没有比维持社区的平安更难的事。有象征物的地区是十分难得的。广岛佐东地区的组合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一方面有探寻作为该地区象征的“大禹谟”石碑为主的历史,另一方面有寻找预防自然灾害的生存方式,从中可以窥视出把生命观和人生观以地区的整体加以考虑的积极态度,营造出以禹王为轴线的公共意识。禹王不正好是存在于地区的重要的文化瑰宝吗?
在日本和中国的教科书里都同时列举了禹王。(www.xing528.com)
例如,在日本山川出版社的《世界史B》中,虽然简单,但却提及了禹王治水的功绩,国语教科书(例如大修馆书店的《古典讲解》等)在“鼓腹击壤”等故事的注解部分介绍了禹王。
在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历史教科书介绍了禹王治水的功绩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介绍禹王治水业绩的文章以及《史记》中的禹王部分。
禹王的事迹虽然是距今大约四千年前的事,但是,教科书里介绍的治水事业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具有普遍性的事业。禹王成了教科书的人物,应该没有人会持有疑问吧。此外,日中青少年同时把禹王精神作为文化素养来学习,具有共同的意义,日中之间教育相关人员的交换留学把相互走访禹王遗迹作为休学旅行来策划,将来的效果不可估量。
图4-7 宇平桥碑拓本。(照片提供:南风原文化中心)
禹王的影响力
在探访禹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禹王不是“无声的传说”,而是以民间信仰为轴线的活生生的故事。
神奈川县开成町持续了近三百年的禹王祭祀,广岛市佐东地区“大禹谟”石碑前举行的各种活动,都意味着在有该遗址的地区,禹王对于日本人是像地藏菩萨一样的存在,其蕴藏着象征物本身该有的力量。虽然是一种朴素的信仰形态,但却能感受到信仰所具有的原始性力量。每每遭遇自然灾害时,治水的重要性就会被人们重新提起。而且,每次都会唤醒人们的禹王信仰。
在冲绳的南风原町的南风原文化中心,宇平桥的石碑被指定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这块石碑是琉球王朝时代的王府,修建于1690年。碑文上刻着彰显禹王功绩的文字(图4-7)。
由于冲绳之战的爆发,台座毁于炮火。石碑本体的表面还留有当年战车履带的痕迹。尽管如此,石碑却没有被损坏,以完整的形状保留了下来。实际上,只要看一看保留下来的石碑,就会不由得感受到在战争期间,为了保护石碑,立志要把它埋入地下的当地居民的决心和那种具有超前意识的神秘力量。当地居民对禹王的亲切感和爱乡之心,是值得向世界夸耀的遗产。
如前所述,表明禹王信仰的史迹、石碑、文物在日本各地被保留。其中,石碑有十八个是日清战争后(1895年以后)修建的。禹王的信仰并非是过去的东西。看了高松(1962年)、广岛(1972年)的例子就清楚,禹王信仰具有回归现代的趋势。
在日中关系不顺畅的2012年10月,群马县的片品村举办了第二届全日本禹王节。围绕尖阁列岛问题,虽然很多日本人对中国都没有表示出好感,但禹王峰会却平安无事地顺利举办,而且盛况空前,与会者一边回顾禹王治水的功绩,一边进行讨论,整个过程平和而又果实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