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海禹王:治水神寻求中华文化合作

空海禹王:治水神寻求中华文化合作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海实际上也是一位和禹王有一定关联的人物。但是因为船只遇难,在海上漂流之后,到达了福建,空海寄身于位于现在福州市的开元寺。2014年10月16、17日,在与空海有关联的福州举办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对空海来说,防止故乡讃岐的干旱是他长年的夙愿之一。空海在中国唐朝停留的时间仅有两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皇接受了讃岐国国司的上表,而决定派遣空海的。

空海禹王:治水神寻求中华文化合作

对禹王的崇拜

日本,无论去哪儿都能见到“弘法大师”空海的足迹。拐杖落在地上水就会瞬间喷涌而出,挖井,修水池,建寺庙,制伏怪兽……把所有这些传说都与空海联系起来的,应该不只是我。虽然说禹王在中国各地的传说和信仰被保留至今,但可能无法与日本对弘法大师信仰的广度和深度相比。空海实际上也是一位和禹王有一定关联的人物。

空海于797年编撰完成的关于论述儒教、道教佛教异同,解说佛教优势的著作《三教指归》中有关于禹王的内容:

“没想到先生的教诲比对养子和外甥更诚恳耐心(崔瑗的《座右铭》上说)。不顾及优秀的教义,喜欢谈论别人的缺点。(《孔子家训》上说“勿多言”)不回顾三缄口的告诫。知道指责好人是毁灭亲人、损害纯金的行为,知道言行是与君子的荣耀、耻辱相关,说话却不谨慎。这样愚蠢的行为实际上很多。(命名的名人)即使有禹王的笔,也写不尽、(知名的数学家)隶首也难于数尽。”(亀毛先生论)

这是《三教指归》的开头部分,即紧接序文部分,是描写一个叫蛭牙的人不得人心的行为的一段话(附带说一下,这个人受到教诲后,最终入了佛门,这是《三教指归》的主流)。书中很多地方都引用了中国古籍,如《文选》等中的话,没有这些知识背景的人是很难读下去的,从这层意思上来看,这是一部代表后世的日本知识分子阶层文化素养的著作。

虽然是题外话,但在这里之所以有“十韵之铭”,是因为在书法家崔瑗(77—142年)的书法中“有座右铭”十条,本来所谓“座右铭”是指特定文体的词,之后就演变成了“对自己的告诫”的意思。

在这部著作里,禹王不仅是“理想的统治者”,也被看作为“命名的名人”,这可以说是在被赋予“治水神”这个特征之前的禹王像。空海在完成《三教指归》的七年后,于804年和遣唐使同时作为留学僧来到唐朝。但是因为船只遇难,在海上漂流之后,到达了福建,空海寄身于位于现在福州市的开元寺

2014年8月29日,我前往离福州市不远的泉州市郊外的深滤巷附近的水仙庙调查。那里供奉着“水仙(水神)”禹王。除此之外,还修建有泉州水仙宫和泉郡黄帝宫,在邻接的厦门市也有水仙宫。空海从内心深处崇敬禹王,可以推测他曾去过水仙宫,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尚未能找到相关的文字资料。

2014年10月16、17日,在与空海有关联的福州举办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两岸四地”是固有名词,“两岸”是指大陆和台湾,“四地”是指构成中华的四个地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组合。

本次会议的企划人和主持人是尼山书院院长、中国文化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事务局是中国文化院和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同种类的机构)。会议的主旨正如文字“中华”所概括的那样,是商讨使各区域文化共同发展的计划。为此,“四地”相互间要具有共同的认识、理解,协同行动,以谋求政策上的合作。参会者是“两岸四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一共大约30人。“两岸四地”以前曾经有过一段相互对立的时期,其有关人员共同集聚在“中华文化”这个最大公约数之下,为文化发展群策群力,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如果说禹王在很久之前,把天下分九州而治,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的话,现在为了进一步发展,地域之间的整体发展可以说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为此,就有必要转换观念和治理思路,因此这是一次令人感到新时代来临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我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会议而感到非常的自豪。

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会议结束后的十八日,我一路追寻着当年空海大师所走过的足迹,走访了开元寺和涌泉寺(图4-3)。据传空海是偶然顺路去的涌泉寺,目的是为了看罗汉泉(图4-4)。关于空海对涌泉寺的参拜,好几个寺庙的历史记载中都有相关记录。涌泉寺是在空海参拜稍前一点时间创建的禅宗寺院。之后毁于火灾,重建后保留至今。寺中收藏有明代南京大报恩寺版的大藏经清代北京敕版的大藏经、日本的大日本续大藏经等,有经典和木简两种,这些经典驰名国内外。

图4-3 位于福州市的涌泉寺。(照片提供:邓允光)

如何读解空海拜访罗汉泉?毋庸置疑,随同遣唐使来到中国的空海的使命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密宗,所以,他走访寺庙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他去罗汉泉参拜另有目的,即对罗汉泉的“永不枯竭的泉水”的探索之心。对空海来说,防止故乡讃岐的干旱是他长年的夙愿之一。他去罗汉泉的动机会不会就是为了想弄清楚不枯竭的泉水的原理呢?空海对治水神禹王的仰慕或许也增添了他的情怀。

图4-4 涌泉寺院内的罗汉泉。(照片提供:邓允光)

空海在中国唐朝停留的时间仅有两年。他在这短暂的时期,学习中国的密教,以及当时日本尚未有的中国高超的土木工程技术,这些在他回国后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土木技术专家的空海(www.xing528.com)

空海和禹王一样,作为登上土木工程技术巅峰的人物而驰名国内外。在他从唐朝回国之后,经过十多年后的821年(弘仁十二年),他命人为苦于水害的故乡讃岐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人工灌溉用的水池“满浓池”。现在水池周长十二公里,储水量一千五百四十万吨,是日本最大的蓄水池。

实际上,把这个蓄水池改建成了现在的形状的是在前一章出现过的西屿八兵卫,他最终实现了八百年前的空海的夙愿。这不禁让人脑海里浮现出禹王—空海—八兵卫这几位治水专家的谱系。

空海受命修建满浓池,在竣工时,他已48岁,这段时间正是他忙于弘法的时期,但因为嵯峨天皇给他下了诏书,所以他不得不接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皇接受了讃岐国国司的上表,而决定派遣空海的。讃岐是空海的故乡,这或许也是他接受这项任务的理由之一吧。据说他担任水池修建的监督官,在现场指挥,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工程。

在讃岐平原的“真野”附近,夏季少雨的情况很多,但河流一旦泛滥,就会造成巨大的灾害。所以,需要修建大型的蓄水池。由空海主持的水池修建,采用了中国唐朝的技法,那就是“余水吐”技术。水池的外周修有环绕的水沟,如果水池的水溢出的话,就会流入水沟里,在涨水之际,增加的水就顺水流流动。这方法确实可以理解为是禹王在治水时所采用的“疏通”的办法。直截了当传达空海对禹王仰慕的书籍至今还被保留着。那是在著名的满浓池修建完工后的第二年,大和国高市郡(现在的奈良市橿原市)开始修建蓄水池工程,于825年(天长二年)完工。这个水池就是“益田池”,因为空海的弟子真円和贵族们一起参与了工程的建设,所以,空海就留下了记录工程经过的《益田池工程·并序》。

其中就有关于禹王的章节(图4-5),即“前舜后禹”。为彰显命令他治水的舜帝和实施治水的禹王的功绩,益田池工程仿照了他们的技巧。“前舜后禹”成了后世私塾的书法临摹的范本,也是孩子们能看到的与禹王相关的字迹。这是空海直接提及到的对禹王的仰慕,也是他向普通庶民普及禹王途径的象征。

图4-5《益田池工程·并序》,是被尊称为“日本三笔”的空海的真迹。(国立国会图书馆提供)

从湧泉寺到泉涌寺

在我去走访福州的湧泉寺时,我想起了位于京都东山的泉涌寺。“涌”和“湧”都有“溢出”的意思,是同义词,可以说寺庙的名称仅仅只是汉字顺序改变了而已。真言宗的泉涌寺派的总寺院,是作为与皇室有关的寺院而驰名,开创者是空海的说法是最有说服力的。在镰仓初期的1218年(建保六年)有已荒废的记录。据说当时叫“仙游寺”,在俊艿(1166—1227年)重建时,因为有神泉涌出,所以更名为“泉涌寺”。

俊艿是出身于肥后(熊本县)的学术僧,东渡宋朝十三载,学习佛教后回国。在宋朝时,俊艿追寻空海当年的足迹,拜访了福州的泉涌寺以及寺内的“罗汉泉”。关于空海曾到访过“罗汉泉”,在福州的观光指南书上也有记载。与空海拥有同样经历的俊艿回国后,在给荒废的仙游寺更名之际,他在福州时的回忆被唤醒,他不仅更换了涌泉寺的文字,而且想趁更名之际赞扬多次拜访涌泉寺,且回国后在治水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空海,这也在情理之中,颇合逻辑。

图4-6 水仙宫(中国南部)。上部有“夏禹帝”这几个字,水仙就是水神,指禹王。

台湾、香港、朝鲜的信仰

在台湾地区也保留着很多被称为“水仙宫”的祭祀禹王的地方(图4-6)。通常认为台湾、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同属中国南部地区,风俗相似,在信仰上也有共同之处。以上三个地区关于禹王彰显地的见解来源于日本佛教大学教授植村善博氏的调查。

据说把水仙(禹王)作为主神或者副神来祭祀的宫庙,在全台湾共有三十七个。最古老的创建于1590年(明朝末年),也有几处是日本殖民时期和战后修建的。他们分布在从台北市到屏东县的台湾所有地区。

但是,其特点是禹王是作为保佑航海安全、掌管贸易繁荣的神。这是因为在日本殖民时期,台湾与大陆的贸易被禁止,信仰也由此衰退。近几年再次得到渔民的支持而再次兴起。总而言之,呈现出与将禹王定位为治水神的日本不同的一面。

在风俗相似的香港又如何呢?这里虽然没有所谓的禹王庙,但是在离市区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已确认有五座供奉水仙尊王的庙。在中国南部人们普遍信仰“妈祖”(保护航海安全等的女性神),这可以分析为禹王信仰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水仙信仰被妈祖信仰所取代。

自古以来把文物带到日本来的朝鲜半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朝鲜半岛,现存的禹王遗迹的数量不太多。其中一处保留在韩国一个叫三陟的旅游城市,据说是一块和群马县片品村的“大禹皇帝碑”相似的碑文。同样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朝鲜和日本,在禹王信仰方面,似乎可以说日本有把其“治水神化”的特殊倾向和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