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chi和Phillips(2005)对1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问题性手机使用与年龄、外向性以及低自尊水平有关,而神经质与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关系却并不密切。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的人更容易出现问题性手机使用,且年轻的、外向型司机由于问题性手机使用最容易发生车祸事故。Hong,Chiu和Huang(2012)对台湾省的269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社交外向型人格特质和焦虑水平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而自尊与手机成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焦虑水平与手机使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和手机使用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而社交外向型和手机使用行为无关,手机成瘾和手机使用行为之间呈中介正相关。
黄海、余莉、郭诗卉(2013)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对4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与性别和年级没有显著相关,然而,手机依赖与神经质和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与宜人性和严谨性呈显著负相关,且四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显著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存在密切关联,人格特质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洪艳萍和肖小琴(2013)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艾森克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量表对湖北某高校的2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手机依赖与精神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精神质得分高的被试手机依赖程度也高。
王相英(2012)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UCLA孤独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济南某大学的2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在人格特质和手机成瘾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www.xing528.com)
谢晋艳、王晓刚(2015)采用气质类型测验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西南地区86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中15.5%的被试为典型的手机成瘾者;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不存在民族差异,但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最高);胆汁质、抑郁质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0.28;P<0.01),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1,0.20;P<0.01),而多血质与手机成瘾倾向相关很弱,粘液质与手机成瘾倾向不相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气质类型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对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章群、龚俊、李艳等(2016)以901名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宁波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与性格倾向、精神状态和外环境因素的联系。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群体占14.5%,成瘾倾向群体占36.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机成瘾影响因素有神经质、人生理念与追求、内外向和非IT娱乐休闲活动。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是大学生压力与情感释放的一种媒介,但单一的压力和情绪宣泄途径易致过分依赖而成瘾。
纵观现有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我们发现人格特质是影响手机依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